進入虛擬世界
自從近年虛擬實境(VR)開始流行,VR電影和電玩遊戲便成了潮流玩意,大家紛紛好奇地鑽進各種被創作出來的異世界。然而,潮流來得快,退得也快,由於內容跟不上,沒有真正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觀和革命性的感知方式,人們選擇放下笨重的VR眼鏡,回歸傳統娛樂。
雖然暫時未能進入主流娛樂,但VR科技為我們描繪的未來景象,卻充滿了想像空間。描述VR世界的科幻電影如雨後春筍,有別於上一代像《星球大戰》、《異形》、《2001太空漫遊》等探索外太空的科幻電影,關於VR的科幻電影探索的,更側重於人的內在世界,由人類建構出來的,與人類慾望、記憶相連的世界。
既然是某種和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空間,電腦動畫技術的發展,便成了這類科幻電影的基礎。像《挑戰者1號》和最近正在播放的影集《邊緣世界》,都有其獨特世界觀,建構如此巨大而有特殊運行規則的空間,必須要有成熟的電腦特效支撐。直到最近幾年,電腦特效的發展終於能很好地呈現VR科幻小說的想像,迎來了如劉宇昆、威廉吉布森等科幻作家的VR名篇被搬上大銀幕的絕佳時機。
當然,像動畫《萬神殿》裡掃描大腦、上載智能並達至永生的高概念,以及作為無實體的“智能”要如何以影像呈現,如何與戴着VR眼鏡的真人互動,都是一堆幾乎沒有參考對象的難題,只靠電腦特效的炫麗畫面,絕不可能蒙混過關,更考驗的,是創作者的想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除了要處理一堆嶄新的異世界運行規則,創作者更要兼顧故事中人類的情感邏輯。
相比起外太空與非我物種,我們的腦內世界一樣浩瀚無邊。好的科幻電影不一定無比華麗複雜,但肯定是關於人類的。這也是為甚麼四十年前的科幻片《銀翼殺手》依然偉大,依然教人嘆為觀止。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