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蟲唾液可分解塑料?
近日,有研究報告指出,蠟蟲唾液中的酶能降解一種最為普遍卻出了名難以分解的塑料廢棄物,或許有助於開闢新方法來因應塑料污染。
儘管國際社會推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增加回收利用,人類每年仍生產約四億噸塑料垃圾,其中約三分一是聚乙烯。聚乙烯的結構讓其質地十分堅韌,往往必須藉由加熱或輻射才能開始分解。然而,蠟蟲唾液中的兩種物質能夠輕易分解聚乙烯,全球應對塑料污染的鬥爭有望取得進展。
蠟蟲是一種名為蠟螟的蠟蛾的幼蟲。這種蟲被養蜂人視為害蟲,因為它們以蜂蠟、花粉和蜂蜜為食,偶爾也會吃蜜蜂幼蟲。研究人員說,在這種蟲的唾液中發現的兩種酶可以在室溫下迅速降解聚乙烯。
這項研究基於研究人員二○一七年的發現。當時他們發現,蠟蟲能夠降解聚乙烯,但不清楚這些小蟲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答案其實是酶——這種由生物體產生的物質能夠觸發生物化學反應。
要使塑料降解,氧氣必須穿透聚合物(或者說塑料分子),這個重要的初始步驟名為氧化。研究人員發現,有了前面提到的酶,這一步可在數小時內完成,無需進行加熱或輻射等預處理。
塑料由不易分解的聚合物製成,含有能提高耐久性的添加劑。這意味着塑料可以完好無損地保存數年、數十年或數百年。聚乙烯價格低廉、耐用,不與食物發生相互作用,因此用途包括食品包裝、雜貨店購物袋等。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合成蠟蟲的唾液酶來分解塑料垃圾。他們也成功地合成了這些酶。
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生態學家兼數學家克萊門特 · 費爾南德斯 · 阿里亞斯說:“在我們的研究中,這些酶能夠氧化塑料,將其分解為小分子。這為處理塑料垃圾提供了另一種方案,即在可控環境下降解塑料,限制乃至最終完全消除微塑料的釋放。”
雖然研究作者群強調,今天這項研究結果還需更多的研究,才能在有意義的規模中展開實際操作,不過還是有一些可能的應用空間。她表示,未來這種溶液也許還能用在住家之中,讓每戶人家都能降解自己的塑料廢棄物。該研究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 · 通訊》雜誌上。
月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