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收費之同時
得知香港日前才通過決議案將膠袋收費加至一元,這點比起澳門,算是慢了大概三年。但設有分階段政策,收費金額亦是以遞增形式實行,讓居民從心理與習慣上有適應的緩衝期,也讓業界在接受及應對時有準備的時間。反觀我們二〇一九年推出的限塑令,當時差不多是從一種剛剛還是“完全免費的午餐”,突然就被通知為“貴價午餐”,以環保的名義,“一刀切”的政策就這麼執行下來了。
誠然,本身已有環保習慣的人,是不怎麼需要此措施的加持,它更針對的是環保意識薄弱的群體。膠袋收費越貴,越具阻嚇力。不過據我了解,那些用習慣了膠袋的人一開始的應對方法是到淘寶去購買廉價的膠袋,以維持日常的習慣。有一次我在超市排隊付錢,前面一對老夫婦就為是否買一個購物袋吵起來,老先生不太情願,但還是更寧願獲得購物袋帶來的便利。老太太千般阻撓,認為這個價格不合理,總之就一件小事吵得耽誤了他們的時間,也耽誤我們排隊人的時間。
我是不反對膠袋收費的,結果日前我到一家茶餐廳為兩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打包兩杯熱奶茶時,該餐廳先是以默認我會買膠袋入帳,我表示拒絕膠袋後,其員工遞給我兩隻泡着茶包的將近一百度高溫的紙杯,於是我只能雙手捧着它們快步前行,但跑得越快奶茶越是溢得厲害,好不容易到目的地,兩隻手早已被燙得疼痛。就會發現這項“粗暴”的限塑政策推出至今,相關部門依然未有提供更清晰指引、細節予業界跟從完善,仗賴的依然是個體的全然配合,間接助長行業“限塑”變“賣塑”之風。但三年了,外帶紙杯熱飲得提供紙杯套的選擇,諸如此類的細節,他們覺得“一塊錢”或更高的價格就完全解決了。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