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
六歲的女兒最近看了一些關於死亡話題的繪本,突然問我:“媽媽,人可能不會老,但肯定會死,對嗎?”我不假思索答了一句“人也會變老呀”,結果小姑娘反駁道:“書上說有些小朋友沒長大,就病死了。”“哦,是噢!”確實是可能不會老,但一定會死,原來小朋友都有非常嚴謹的邏輯思維。然後她一臉悲傷,問道:“為什麼一想到自己會死,就那麼害怕;人不會死該有多好啊!”果然每個小朋友都是小小哲學家。
我快速思考了一下,告訴她其實對死亡的恐懼人人都有,這種恐懼基本上來自於三方面:第一,當死亡與疾病相關聯時,我們沉浸在疾病的痛苦之中,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自然會產生強大的恐懼感;第二,面臨死亡時,想到要和家人朋友們永遠分離,有太多愛和不捨,也會懼怕死亡的到來;第三,人死之後,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從此與世界失聯,内心會有慌亂和恐懼是非常正常的。試想一下,沒有死亡是否會更好呢?一方面人口就會不斷膨脹,地球無法承受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更大的問題,當我們擁有無限的時間,就不會珍惜了,正是因為人生有限,我們才會作出選擇,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看來,死亡反而令人生有意義。明白到這一點,死亡就不是想像中那麼可怕了。孩子聽得很認真,我告訴她:“你還很小,也很健康,還有漫長的人生路,現在可以不用那麼早擔心死亡的到來。”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種逃避“死亡”的文化,且不說中國古代皇帝追求長生不死仙方,就連我們現代社會,也十分避諱談及死亡。“四”與“死”音近,我們會刻意避開,電話號碼不能有“四”,車牌不能有“四”,甚至連開發商蓋樓時,有些會直接跳過“四”的樓層。而我内心對死亡的恐懼,來源於年幼時看着家人們對家中已故老人儀式的操辦。靈堂的佈置、哀樂、道場、花圈、啼哭、遺像,無一不是我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直到現在我都不敢正視已故者的遺像。
這幾年慢慢變老,開始探索自己内心,發現其實並不懼怕死亡,而是非常害怕死後的各種儀式。於是我對女兒說:“如果有天媽媽不在了,不要舉辦任何追悼儀式,火化後樹葬就好了,也不需要清明祭拜,如果想念我,晚飯時加上筷子,唱首媽媽喜歡的歌,那就是最好的懷念了。”
若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