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教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別奢望他人配合育兒
由二○三○年到二○五○年:變與不變
升中挑戰與功課底線
科學素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科學素養

一 橫

    科學素養

    面對全球各國科學研究範式的轉移,科學、技術、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滲透融合加速,科學研究以及技術創新成為國際間戰略博弈的重要戰場。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此,近十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了包括《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21——2035)》等一系列關於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確立了二〇二〇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二〇三五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二〇五〇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戰略目標。

    學校課程的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任何社會關注的議題都會或多或少的指向學校教育。比較經典的當數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布魯納(Bruner,J.)和施瓦布(Schwab,J.)等教育學者大力推動的學科結構運動以及學術中心課程。其歷史背景即為前蘇聯首次成功發射人造衛星,震驚美國的社會和科學界,並由此引發對學校科學教育水平與效能的質疑,以及隨後對學校科學課程的激進改革。在國與國之間科技競爭越發激烈的當前,不同國家基礎教育的科學教育改革方案均強調科學素養。同時,科學素養更被一致地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標,科學素養的維度及其構成引導着科學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例如,國家教育部於二〇二二年頒行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明確科學課程育人價值,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以及態度責任等方面。其中,科學觀念是在理解概念、規律和原理等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具體觀念,以及科學本質和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也包括科學觀念對自然現象解釋以及問題解決的應用。科學思維包括了具備模型建構、推理論證和創新思維等方面,側重點是從科學的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而探究實踐則強調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學生能提出科學問題,並據此制訂計劃、搜集分析證據及得出結論。同時,應用技術與工程的方法,針對問題提出方案,利用材料工具進行加工製作等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使能擁有嚴謹治學、大膽質疑、小心求證和求實創新的價值態度。

    在澳門,二〇一五年的PISA測試告訴我們,澳門十五歲學生的科學素養表現在參與測試的國家中位處前列。而按照PISA的研究框架,科學素養涵蓋“科學地詮釋現象”、“評價和設計科學探究”,以及“科學地闡釋資料和證據”三個核心子能力,澳門學生分別排名第七、第六及第五。二〇二〇年三月,PISA科學項目團隊發佈了指導PISA 2025科學素養測試框架研發的報告,報告建議適當拓展評價維度和評價內容。其維度與內容的拓展,意味着這個由十四名科學教育專家組成的“戰略遠景專家小組”(SVEG),以及由二十一名科學家代表、STEM領域公司代表,社會組織代表,政府機構代表組成的“科學諮詢小組”(SAP)的項目團隊對科學素養內涵的更新及豐富,意義及影響將非常深遠。

    具體內容篇幅所限,下期再續。(一)

    一    橫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