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嶺尋訪語言學家李榮故居
學術研究的話題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有如杜甫談詩飲酒,“說詩能累夜,醉酒或連朝”,是會興趣盎然;但對普通讀者而言,卻是“不足與外人道”,很難懂。這裡說一點非本專業人士也能懂的。
李榮先生於一九八八年起在他創辦並任主編的《方言》雜誌上發表了數篇懷念學者的文章,《李方桂》、《丁聲樹》和《朱德熙》等。其中《丁聲樹》一篇,可讀性最強,堪稱“創體”佳作:既有嚴謹扼要的學術觀點與成就的介紹,又有詼諧妙趣的憶舊抒情內容,亦莊亦諧,搖曳婀娜,情見乎詞。即使是不懂語言學的讀者,也能覺其生動有趣。《丁聲樹》一文在介紹過丁氏早年成名作《釋否定詞“弗”“不”》這篇學術論文的主要觀點後,說自己在寫作這篇懷念文字時對讀《史記》、《漢書》的《轅固生傳》,發現了一對例句:“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史記》),“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漢書》),證實了丁聲樹“弗”字略與“不之”二字相當的說法。李榮先生曾對我說過對讀《史記》、《漢書》的好處,他自己達到了能大段背誦《史》、《漢》的程度。
因為丁聲樹在詞典研究室做了十九年負責人,他引用了兩處古書記載作參照:“丁先生在詞典室的十九年,不是《莊子 · 養生主》裡的十九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刀刃若新發於硎。’”“丁先生在詞典室的十九年,是《左傳 · 僖公二十八年》裡的十九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
(九之二)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