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綿城市” 發展雨洪管理
工程師:提高A區排水標準
【本報消息】東區-2(新城A區)詳規正進行公眾諮詢。有工程師認為近年極端氣候造成風暴潮及暴雨導致水浸的潛在風險增加,建議政府考慮研究更新排水設計標準和把A區打造為“海綿城市”,減少水浸風險和發展雨洪管理。
防極端天氣災害
澳門工程顧問商會會長李熙爗稱,A區規劃將利用大量地下空間用作商業、行人通道接駁到整區,以及地下公交巴士站和三個輕軌站等。他稱,近年世界各地都受極端天氣造成的風暴潮及暴雨帶來的水浸破壞以致人命傷亡,因此在工程設計上防災考慮極為重要。
A區堤堰防洪標準設計提升為二百年一遇,李熙爗認為,地下空間出入口設計加上石級後一般高度約五點五米,當年“天鴿”錄得的最高水位約三點八米,相信設計高度已有合理的安全系數。估計在颱風時,地下停車場、商場和輕軌或會停運,出入口也可裝上防潮閘,避免潮水湧入地下空間。
另一方面,李熙爗認為,A區防止暴雨水浸設計極為重要,相信A區的排水設計應該要保守和有可靠性,即是要遠高於現時設計規範的標準。估計設計需考慮包括額外泵站,涵箱或預留蓄水池等設施,增加排水(內澇) 能力,進一步減少水浸風險。
建地下集水設施
由於暴雨較難預測,他建議政府可考慮加入近年的歷史性暴雨紀錄,再做一個統計分析和更新規章的要求或提供備忘給工程業界,使工程師有一個更可靠的設計依據,增加項目安全系數的可靠性,尤其像設計整個龐大A區地下空間發展防災潛在風險就極為重要。
此外,他相信A區規劃也提供了甚佳的條件在綠化帶、公園、行人路和單車徑等,在地面鋪設疏水環保物料和建造地下集水設施,分散集水面積,減輕集水井負荷,大面積收集雨水,進一步減低在天文潮時下雨造成的水浸風險。認為A區有條件設計“如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和蓄水。 更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作綠化之用”。初步認為可把A區打造為海綿城市,達到雨洪共管發展和幫助城市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