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鼓勵聯乘擴大社區消費
由政商合辦的全城消費嘉年華明日啟動,將串聯不同行業逾兩萬家商戶參與,料可掀起新一輪消費熱潮。
多年來,本澳不同社區已有自家的購物嘉年華品牌活動,以及澳門購物節等大型消費活動,共營消費氛圍。今次以近億元獎金獎品為賣點,在長達二十周的活動期內,透過移動支付單筆實付滿六十八元,便可參與抽獎,輕鬆消費隨時有機會中獎,相信可以收獲很高的參與率。
活動以推動疫後經濟復甦、提振市場氛圍為目標,並可結合電子消費計劃及緊接的生活補貼計劃,透過不同領域的商號參與,讓居民擴大消費輻射範圍,而不僅僅集中於超市、餐飲等消費層面,促進內需動力。
復甦不似預期,消費疲弱難解。從電消計劃可見,最初消費領域遍佈百業,到如今受惠行業高度集中,同樣情況會否在全城消費嘉年華活動上演?政府無法預測,更不可能規管,商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決定權始終在消費者。
有參與商戶已明確將提供優惠,促進商機。但今次活動如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以點成線再帶面,更值得深思。主辦方鼓勵商戶提供優惠或聯乘活動引客,倘能藉以推動社區商戶相互聯乘引流,或可強化留區消費吸引力。
近年不少新店湧進深巷內街,各具特色,吸引居民旅客探店消費。如近年關前街的人氣持續增加,成為眾人探店之地。但當消費者有目標性入區後,如何帶動同區商戶齊齊受惠,甚至令消費者多回頭、常留駐,卻是多年的難題。
澳門不過三十多平方公里,許多居民的生活及消費範圍往往限於熟悉的社區,反而旅客比居民更熱衷尋幽探秘。若能鼓勵社區商戶跨業舉行主題活動,留客在區擴大消費,事半功倍。長遠來說,將為延長旅客在社區消費的試水溫。
澳門很多特色店、網紅店,其門如市,周邊商戶卻可能門可羅雀,除了商戶自身的競爭力,如何增加消費者停留機會,需要說好社區故事。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