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門電影《天馬》中的憂患意識
味道中的拾與遺——談《味 · 變》
回眸歷史時空 品味非遺魅力
澳門人很少去香港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門電影《天馬》中的憂患意識

周江林


澳門電影《天馬》


拍攝現場


片中國家幾乎都是象徵的符號


    澳門電影《天馬》中的憂患意識

    時代是病狀,我們是疾病。而我們需要做點甚麼?

    科幻現實主義中的憂患感

    澳門電影《天馬》講述海國總統決定在十天內發動核攻擊,摧毀聽話國。另一邊,聽話國首腦準備了火炮、核武器,試圖把海國炸成一片火海,與敵對國同歸於盡。

    世界上幾個擁有核武大國,面對聽話國的核危機,相互猜忌防範。摩擦箭在弦上,險些引發全球核洩漏,甚至核毀滅……這是影片《天馬》的驚天預言。

    七年前拍攝的這部科幻現實主義影片,不幸言中了當下劇烈動盪的國際局勢,而影片所提及的核威脅,更絕非危言聳聽。

    當今世界衝突不斷,俄烏衝突,這場打了整整七個多月的戰爭,讓一切變得越來越危險,核戰烏雲密佈。影片《天馬》此刻上映,立場正確,旨意鮮明:就是想提醒全世界人民:我們不需要戰爭,我們更拒絕核武!

    拯救世界的烈日、蒸汽和速度

    《天馬》一片具有國際視野,主題也是國際題材,其榮獲第五十四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動作/冒險類)雷米金獎,名副其實。

    拯救世界的電影就是英雄的電影,《天馬》就是一部英雄電影——電影工業所追求的大片樣式。

    全片充滿了鋼鐵的味道:核武危機、金融風暴、股票上下起伏、割韭菜、媒體虛假新聞,人人不安……

    片中的所謂英雄由許多渴望正義之人,無數有名或無名的人們構成——這是中國式的集體主義世界觀,也包括諸如行事特異的傑克馮,但最重要、最平凡的“英雄”卻是小女孩婷婷,該片概括一句話,即是“小女孩拯救地球”。陽謀與陰謀論、暴力、操控、爾詐我虞等,在純真面前顯得如此不堪。

    寓言:世界在爭鬥中越漸縮小

    《天馬》裡的國家如海國、聽話國、聽話教等,幾乎是象徵的符號。

    人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如求生的鄰家女孩,赴死的奧運冠軍,無助的受騙股民,破產的英國廠主,豪賭的資本大鱷,狂熱的恐怖分子……那位天馬行空、化腐朽為神奇、讓上帝都微笑的傑克馮,以及藏在電影背後的那位將世界了然於心的瞎子(以“智者”和“漫遊者”的身份存在)……

    寓言是命運的昭示。

    電影《天馬》就在昭示我們要珍惜當下,熱愛地球,和平相處。

    幽默拯救世界    人性昇華世界

    《天馬》完全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以黑色幽默的基調和奇思異想的情節,架構了一個科幻現實主義場景。

    幽默的人物、台詞、橋段串起了黑色的故事,讓人在一部視聽作品中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開心。如果僅僅是搞笑,笑過之後甚麼也忘了,這樣的是速食文化,爆米花電影。電影,如果稱為藝術,它還有一種更高級的功能,講述這個越來越薄涼世界中人性的溫情——小女孩婷婷,自己生命只有短短三個月,卻操心地球的安危,並給總統寫信,表達人類的普遍心願——人性之愛是《天馬》給予地球的禮物。

    讓澳門本土電影起來

    《天馬》由愉愉編劇,與李安導演同輩、曾擔任“金馬獎”評委的金國釗與愉愉聯合導演,丹尼斯 · 吳、李鎮男、Tony Payne、Treg Monty、知名內地演員張國立、中國台灣老戲骨高捷、香港老戲骨艾飛、內地歌手沙寶亮、北京電視台主持人春妮、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及數十位員工也客串了《天馬》的演出。

    在華語電影發展中,澳門電影雖只佔很小的篇幅,卻仍在許多方面取得過第一:澳門是華人所在城市中最早(一八九三年)有電影放映設備的地方;澳門也是最早(一八九六年)拍攝電影的地方;而電影《伊莎貝拉》、《2046》、《蝴蝶》都曾在福隆新街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廉價旅店——新華大旅店裡取景。

    然而,在百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澳門本土電影《天馬》走出亞洲,在五十四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雷米獎的一小步,預示着澳門電影邁出的一大步。

    當下世界已經進入難民時代,經濟下滑,不幸福感上升,人們尤其需要安全感與精神撫慰,電影還是能給人們帶來短暫的做夢氛圍。

    難民時代還需要人道主義走廊,想起了香港、澳門、舊廣州,有騎樓,孩童們彈棋、拍公仔紙、跳橡筋,成人飲茶乘涼、開舖做生意,煙火氣息瀰漫。尤其是遇到下雨時,順着連成一片的舖廊跑回家,衣裳淋不到雨水。

    以《天馬》為契機吧,讓澳門本土電影起來。

    周江林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