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1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言之有爾)陰謀論
(西窗小語)“護檔心切” 英白人才能做檔案員
(陰天快樂)不要總是批評
(樹洞的聲音)吃蟹的時候
(男人看花)洛神花
(閒作筆潭)關人“鳥事”
(幸福魔法)別再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尋樂人生)學校興趣班:英語普通話導遊課
(筆雯集)医醫兩字風馬牛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0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言之有爾)陰謀論

蘇九齡

陰謀論

    剛被拉入某手機群組,立即傳來一條文章鏈結,“震驚!比爾蓋茨借疫苗植入芯片操控人類”,隨即手機便叮叮叮響個不停。

    文章講得煞有其事,群裡便你一言我一語地熱烈交流起來,瞬間人人都成了福爾摩斯,各自分享所謂的情報和經歷。群友們對文章內容理解之深、論證之廣令我意想不到,更讓我自慚形穢,為了不打擾這場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討論,我悄悄地退了群。

    歷史上類似的陰謀論還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如“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的放任”、“希特勒詐死逃至別國”、“世界被猶太財團控制”、“美國太空人登月造假”、“ 霍金早在一九八五年已去世”,以及近幾年在外國甚囂塵上的“新冠病毒來自亞洲實驗室”、“新冠疫苗改變人類DNA”等等,這些文章的標題無一不聳人聽聞,結論則講得“似層層”。

    雖然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告誡世人,除了“我思故我在”可被確定,其他一切皆可被懷疑,但僅僅因懷疑而得出的結論,缺乏嚴密的邏輯和確鑿的證據,只靠繪形繪色的描述、刻意與主流唱反調抓人眼球,通常提不出什麼有力或實質證明。所謂的“跡象”,不過是基於預先設定的前提,並對隨機事件捕風捉影,結合一個又一個的猜測,串連成一段有模有樣的故事。加上互聯網的便利傳播和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很多訊息未經證實已被散播,引導讀者聯想背後正有一雙看不見的巨手暗箱操縱,是某些具影響力的組織為了攫取利益而謀劃的一個局。

    但是,要完全遏止謠言、杜絕陰謀論是不可能的,否則《X檔案》不會收視長紅,連做十一季,況且探索是人的天性,現代人更熱衷於尋求所謂的“真相”。當內心的不甘不解得不到科學的充分解釋,陰謀論便是最簡單方便的理解方法。

    陰謀論不單與性格、身份、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文化水平及社會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更重要在於兩點,即對資訊的掌握以及信任的程度:於前者而言,資訊越透明,越有助頭腦清晰,越能以批判精神獨立思考,反之,資訊來源越少,信息屏障越多,即使專家再怎麼呼籲,始終難窺全貌,視專家為“磚”家,更容易對道聽塗說、甚至對子虛烏有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於後者而言,則是信任感、安全感的缺失——尤其在事事講鬥爭的年代,陰謀論更能得到偏愛,例如總把人往惡意想、對某些觀點或主張總往壞處揣度,上綱上線扣帽子,把“狐疑”視為“動搖”、“懷疑”當作“挑釁”,“質疑”打成“陰謀”,其結果,自然是把人往死裡整,把事態往絕境裡推。

    陰謀論充斥的社會,人與人關係脆弱,貌合神離,信任自然無從談起,這是前車之鑑。

    蘇九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