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小吃甲天下
中國地大物博,菜餚繁盛,大的菜系即有十來個,各地小吃數不勝數,各具特色,如蘭州拉麵、武漢熱乾麵、錦州燒烤、北京炒肝、天津煎餅果子、南京鴨血粉絲湯、哈爾濱紅腸、保定驢肉火燒、上海生煎包、德州扒雞、安徽臭鱖魚、河南胡辣湯、西藏酥油茶、新疆大盤雞、吉林煎粉、湖南臭豆腐、廣西螺螄粉、雲南過橋米線、四川擔擔麵、台灣鳳梨酥、澳門蛋撻……這其中,西安小吃花樣繁多,可謂獨佔鰲頭。
西安古巷回民街,小吃店鱗次櫛比,各式吃食琳琅滿目。諸如泡饃、蒸餃、拉麵、肉夾饃、涼皮子、鏡糕、油茶,每一樣都令人饞涎欲滴,即使你剛從一家店飽餐走出,見到下一家美食,仍忍不住走進去落座。我最喜去的是西安,最怕去的也是西安,因為每去必逛回民街,從東往西一路走去,一路吃過去,肚子迅速變得滾圓,三四天下來,不胖個一兩公斤才怪。如今的回民街已是觀光勝地,遊客雲集之處,本地人喜去價廉物美的“蒼蠅館”,甚至就在自家灶間烹飪美食。西安人吃麵是出了名的,僅一個麵條就吃得花樣百出,有拉麵、撈麵、炒麵、拌麵、扯麵、剁椒麵、老陝炸醬麵、油潑麵、臊子麵,更有那個很難寫出字來的biangbiang麵。西安男人們吃麵有講究,一般不是坐在椅上,而是蹲在凳上(更有人蹲在胡同的牆邊或門檻上),手捧一青花瓷大碗,挑一箸寬麵,咬一瓣大蒜,碗裡是紅油,頭上是熱汗,那叫一個爽。這種豪氣也表現在語言上,如“羊肉泡饃”說成“羊肉泡”,乾脆利落;“水盆羊肉”只說“水盆”二字,而且發成送氣音,有盪氣迴腸之效,彷彿秦腔被吼出口一般。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自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西安小吃甲天下,也拜民族團結之賜。比如西安名吃鍋盔,就與新疆的饢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絲綢之路上的商旅,茫茫沙海,一走就是數十日,用以維持生命的主食就是這種乾糧。西安牛羊肉製成的小吃遠比他處多,也表明此地是多民族彙聚地。西安一些食肆的名稱也保留有異族語言的印記,如一些臘牛羊肉店名“爾里”。初不解其意,細詢店家,方知“爾里”一詞出自《古蘭經》。
西安是我數十年間往訪次數最多的城市。初訪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讀書時,最近十來年每次去,都是曾柱、磊鑫兩位愛徒陪同。磊鑫是本地人,她如數家珍地講解我們經過的每一處地名的由來和歷史掌故,自豪地指認她曾就讀的各類學校的校址,說那時每到飯點,飯菜香便從大街的各個角落飄進校園,令學童飢腸響如鼓;曾柱是湖南人,並無在西安讀書的經歷,但他獲得博士學位後來此執教十餘年,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一切,包括美食。
他倆爭搶着請老師吃“水盆”、蒸餃、酸辣湯餃、鍋貼、麻醬涼皮、八寶粥,走出食肆還不忘在街口買一杯現榨石榴汁請老師品嘗。呷一口石榴汁,甘甜可口,回味無窮,更令人流連忘返。
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