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市集模式 激活夜經濟
新冠肺炎出現兩年多來,社會多次因疫情反覆停擺運作,經濟復甦舉步維艱,營商環境愈發低迷,重重阻礙下,社會仍未撥開烏雲見青天。未來或須透過新興經濟模式,拓展消費場景,提振消費動力。
疫情不確定性高,影響深遠,中小企難以抵擋沉重打擊。尤其小微企業起步資金少,基礎薄弱,人資、舖租、進貨等經營成本高昂,一旦疫情殺到,隨時不堪一擊,新成立微企在疫下能撐過半年算是相當“捱得”。
眼見營商環境不斷惡化,政府過去出台不少政策促進經濟復甦,對內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社區消費嘉年華、澳人食住遊等;對外則積極到內地不同省市舉辦活動推廣澳門、在內地電商平台為旅客提供遊購娛等多項優惠,種種措施促使本澳經濟逐步向好。
社區與商戶亦互相扶持,努力提振社區經濟,今年可見不少市集輪流在各區舉辦,如有電單車展於舊區展出,吸引居民、旅客走進社區,煥發區內生機。
同受疫情影響的內地,近月悄然興起的“車尾箱市集”,為城市夜經濟增添活力。商戶們利用私家車的車尾箱擺攤,售賣各式各樣商品、食物,形式靈活多變、門檻不高,可滿足疫下人們對就業、創業、社交等需求。參與擺攤的不乏初創的年輕人,亦有利用業餘時間增加收入者。並因不時更換消費場景,從熱門城市旅遊景點,到大型商場空地均能舉辦,吸引不少新生代消費群跨區打卡消費,透過不一樣的消費場景,感受多元娛樂體驗。
本澳自“六·一八”疫情以來,社會活動陸續恢復,但市面仍較為淡靜,不少人士處於失業或收入銳減的困境。創新市集模式,讓人們踏出第一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有機會闖出一片新天地。
過去澳門康公夜市、藝墟等活動吸引大批居民旅客進場,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及文創業界人士提供平台。未來不妨以別出心裁的形式舉辦創新活動,為消費者帶來多元體驗,發揮活動最大效益,刺激本地消費。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