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爆疫 次季零售按年跌37%
【本報消息】統計局資料顯示,受六月本澳社區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影響,第二季零售業銷售額按年減36.6%至131.4億元(澳門元,下同),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銷貨量指數跌36.2%。有零售業界感嘆,疫下生意“好傷”,客人消費力疲弱,巿面氣氛復甦緩慢,但相信九月生意會好轉,前提是疫情穩定。
超市銷貨量升成三
數據顯示,與去年同季比較,主要零售行業中“百貨”(-55.5%)、“成人服裝”(-52.4%)和“鐘錶珠寶”(-49.5%)銷售額均顯著下跌,“超級市場”(+15.9%)則上升。銷貨量指數方面,按年跌幅較大的同樣為“百貨”(-55.3%)、“成人服裝”(-52.7%)和“鐘錶珠寶”(-48.8%),“超級市場”(+13.3%)則有升幅。上半年零售業銷售額為317億元,同比降19.7%;銷貨量指數跌18.3%。
與首季修訂後的零售業銷售額(185.6億元)比較,第二季銷售額減29.2%,其中“通訊設備”(-48.6%)、“成人服裝”(-44.4%)和“百貨”(-41.9%)的跌幅最明顯,“車用燃料”(+8.2%)則增加。銷貨量指數按季跌30.8%,“通訊設備”、“成人服裝”和“百貨”銷貨量指數分別降48.5%、45.9%及41.5%。
內需疲弱急拓客源
有衣飾店負責人表示,自網購盛行,生意已大不如前,但憑着獨家貨源,走出自家特色,仍可吸引熟客光顧。但疫情出現一切變樣,生意難做,尤其今年六月底至七月中旬,疫下不能開門營業,生意近零,感嘆“好傷”。現時巿面大致恢復,但客人消費力疲弱,到店閒逛習慣已不再。
為拓展客源,近月開通內地社交平台帳號,以每日穿搭方式展示店內新款衣飾,希望可吸引內地客戶關注。雖未知能否見效,但關注該店的人數有增加,至少可提升知名度。
另有連鎖運動用品店負責人表示,八月生意比七月“好少少”,至少珠澳兩地通關人流增加,多了年輕的內地旅客抓住暑假尾巴來澳購物。不過生意仍有落差,始終經濟不景,失業率續升,居民消費意慾大減。此外,貴賓廳事件影響,一批年輕且具高消費力的人士“消失”,疫下居民心理層面未恢復,該店一直推出優惠也於事無補。現時唯有寄望九月疫情穩定,生意或有輕微好轉,否則未知能否再承受多一次疫情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