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源 活化望德堂
望德堂區一幢逾百年歷史的特色建築物屋頂日前坍塌,令原已破損的建築結構再添危情。區內不少中西式老舊建築,內部結構未必抵得住風雨沖刷,如何及早保育、活化,以點帶面推動整個片區煥發生機,須持續關注。
望德堂區現存的多幢南歐風格建築,歷史最久者跨越百年,既是獲官方保育的望德堂坊建築群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的社區記憶。昔日坊內建有痲瘋病院,故有瘋堂之稱。同期因大量華人與天主教徒聚居於此,華洋文化交織,宗教色彩濃烈。每一幢建築、每一條街巷,都有歷史的印記。
斗轉星移,歲月如詩。如今的望德堂區,舊建築人去樓空,但大部分都得到保留和粉飾,外觀亮麗,風格一致。但不少徒有外殼,部分因長期失修,屋頂坍塌多時,僅剩“骨架”;有的長期乏人管理,內部雜草叢生,成蚊蟲孳生溫床,存在安全衛生隱患;有的雖獲“修舊如舊”,但因建築太老舊,經常滲漏水,難彰顯建築應有價值。
望德堂一帶特色街巷縱橫交錯,建築群古典味道濃郁,多部電影曾以此作場景,以藝術形式講好望德堂故事。十多年前,文創藝術團體紛紛進駐,在街頭辦過藝墟、嘉年華及文創市集,支持者絡繹。並曾作為年度盛事“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必經之路,顯見區位之重。更重要的是,政府早已將這區列為文創產業孵化點,官民努力共推文創。然而多年過後,似乎無以為繼,一切原地踏步。受疫情持續影響,區內原有商戶多已撤出,商圈難成,水盡鵝飛。更甚者,坍塌屋頂或外牆剝落等事件時有發生,對望德堂坊建築群構成嚴重威脅。當局應盡最大努力,協同業權人盡快修繕,盡力保護具文化價值的建築物。
望德堂區小而精、小而美,靜中有動,典雅而不矯揉,入世而不庸俗,彌足珍貴,值得好好活化。不妨以原愛都酒店打造成新中央圖書館為契機,聯繫業界,廣納民意,擬好新的活化方案,善用社區歷史人文資源,帶動多元旅遊。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