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焦慮憂鬱宜尋求心理輔導
工聯近期接二千求助電話急增
【本報消息】今波疫情持續逾月,居民或多或少產生負面情緒。工聯總會屬下各服務機構,在過去一個多月總共接到超過二千個求助電話,包括需要情緒疏導、查詢防疫資訊以及服務轉介等,數字較這波疫情前大幅增加。
工聯總會副理事長兼社區服務總監趙蘭瑛表示,特區政府於疫情期間,採取不同措施以降低病毒傳播,各行業因此受到前所未見的衝擊,許多職工及其家庭受到疫情影響,在經濟上、生活上產生巨大改變。在經濟景氣低迷情況下,不少職工反映感受到不同程度壓力,難免出現不安、緊張、焦慮、害怕等情緒,這些亦是疫情下最常見的心理狀態。
“相對靜止”後,本澳進入防疫“鞏固期”,生活逐步回復正常,居民同樣需要適應新措施,面對大環境的突變與壓力,如無法自我調適,容易陷入不安;若壓力和情緒一直得不到緩解,將漸漸影響人們的生理、行為及情緒反應。趙蘭瑛提醒,疫情期間負面情緒難免出現,倘若長期失眠或胃口欠佳,出現嚴重或連日無法轉移的焦慮、憂鬱、情緒起伏不定,建議可尋求醫護人員、社工或心理輔導人員協助。
接納寬容理解旁人
工聯總會於疫情期間,提供“心·天晴”輔導服務熱線,包括電話及線上輔導等服務,為被情緒所困的居民提供情緒輔導與壓力調適等支援;服務時段周一至六,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電話六二○八·八三七三。
趙蘭瑛呼籲居民保持人際聯繫,可有助於減少焦慮情緒,家人、鄰居和朋友間多留意彼此情緒狀態,為大家打氣,給予關心和問候,試着給自己和他人多一些接納、寬容與理解。堅信同心合力,必定能度過難關,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