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社會面未清零 零售難好轉
(一家之言)推動灣區流動 穩定信心
學者:內外需乏力 市場機制失衡
理髮店:未來一周預約七成滿
建築業冀對被封工地訂指引
人手緊 財局數據逾月未更新
加息氣氛濃 黃金低位徘徊
美國通脹或逐步回落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2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學者:內外需乏力 市場機制失衡

    學者:內外需乏力   市場機制失衡

    【本報消息】本澳周六起進入鞏固期,非維生必要工商業機構有序恢復活動。有學者表示,疫情反覆多變,新變種病毒隨時來襲,企業、居民防不防勝,壓抑投資及消費意慾。疫情困擾下,正常的市場機制已失衡,政府需積極有為,在援助措施基礎上加大財政支援力度,保障弱勢社群,穩住企業信心。

    企業積極性減退

    學者表示,兩年多來,每當疫情平穩、經濟有好轉趨勢,各界準備迎接旅遊旺季時,便再遭疫情突襲,對各業衝擊十分大,信心逐漸流失,尤其企業現金流消耗七七八八,甚至要向銀行借貸度日,現金流緊張。本澳挺過今次疫情,但未來仍有疫情風險,企業的積極性、信心、耐性,已不如疫情初期般正面。

    另外,內地多地同樣受疫情困擾,拖累整體經濟增長。內地第二季GDP僅增長0.4%,上半年增長顯著放緩至2.5%。本澳主要客源地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增長放緩速度較顯著,居民收入大不如前,即使放寬來澳的簽註申請,外遊意慾也不及二○年。因此,本澳暑假後經濟反彈力度料會遜於二○年同期。

    倡再發現金分享

    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消費偏向審慎,令內需消費進一步受限。內需不足、外需復甦乏力,反映疫下本澳正常的市場機制已失衡,單靠市場主導難以提振經濟。因此政府需更積極有為,在已有援助措施基礎上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如再發一次現金分享可以是選項之一,以保障弱勢社群免受疫情衝擊而演變成社會次生問題。另一方面,加強中小企業援助,避免出現連鎖結業潮,衝擊就業。

    疫後需檢討今次控疫政策成效。例如在疫情受控制下,能否以澳門半島、氹仔、路環三個大區進行監測管控,當某一區域的社會面個案清零後,該區可自由流動,減少防疫政策的影響。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