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安倍遇刺與極端主義
詹伯慧教授九秩晉二華誕賀聯兩則
一剪梅 · 澳門加油
一線定心
(西窗小語)十九世紀“殭屍法”管廿一世紀權利
(雕刻時光)從弦理論說到雪茄煙與方文山
(娛情未了)金像獎四十年
(燕堂夜話)行而不輟
(克萊因瓶)浦東機場裡的六十六萬人
(若無其事)靜止攻略
(筆雯集)綠楊移作兩家春
(信步由之)末世裡的動人風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隨筆)安倍遇刺與極端主義

婁勝華

安倍遇刺與極端主義

    前些日子,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奈良市街頭演講時,遇刺身亡。這一消息震驚全世界。

    以刺殺的極端手段從肉體上消滅敵人,是和平時期難以容忍的。即使是戰爭時期,也不被提倡。可是,世界何以產生極端主義?

    除了個人恩怨之外,無非離不開宗教、民族、戰爭、政黨、文化及意識形態幾個元素。

    戰爭是民族之間、國家之間仇恨的製造器,無疑,也是製造極端的動力源。因此,每當發生民族戰爭時,刺殺等極端氣氛就濃郁。而在和平時期,以意識形態相區隔的政黨則同樣存在製造極端的動機。為了爭奪執政權,政黨之間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容易製造極端。故而,政黨領袖之間的刺殺屢見不鮮。

    和平時期極端主義產生的另一個動力源頭是宗教、文化及其信仰的差異。懷有相異宗教信仰的人類互不理解,若遇冒犯者,在極端信仰的驅使下,極易產生極端行為。

    因此,從減少極端主義行為出發,要和平不要戰爭,提倡宗教寬容克制與文化和而不同,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婁勝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