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心情
小城已連續數周陷入疫情,陽性案例天天增加,快速抗原檢測、核檢不斷。小孩的夏令班和暑期活動泡湯,大人錢包空空、憂心生計,前線和志願者勞累奔波、汗如雨下。全城相對靜止管理後,更是打亂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在這情況下,居家抗疫之時,我們也要調節好情緒,讓自己過得舒適一些。
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借鑑了熵增原理,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熵”越高,就表明內心存在嚴重的失序,伴隨着痛苦、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在疫情嚴峻時,我們容易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生活和心理一同變得無序。
抗疫期間,工作、生活受影響,社交活動停止,生活質量下降,會帶來許多不適感、抱怨、暴躁和負面情緒。在這過程中,要試着保持心理彈性,把這當成培養自己變通性和適應性的一次試驗。儘管這不會讓客觀問題消失,但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穩定。
同時,社交平台不斷推送資訊,報章、同事群、朋友群裡大批信息湧入,有些是官方發佈的,有些是以訛傳訛的。但過多的信息會導致無序的信息疊加,容易擾亂我們的思緒,甚至加重恐慌。因此適當限制自己接受外界消息的頻率,規律、定時地留意官方新聞,避免由於頻繁刷手機而影響情緒。
面對新增的確診數字、新的封控區域和未知的風險,我們很容易產生失控感和不確定感。
在居家抗疫期間,為了保持心理和身體的平衡,要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節奏。例如,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做一些能讓自己有控制感的事情。“越是在外部環境複雜又多變化的情況下,不被外界影響的最好的方式即專注於自身,專注於當下”。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