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五千公里生態廊道
穗建城鄉休閒遊憩網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打造優質生活圈。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近日發佈最新規劃顯示,廣州全市將重點保護白雲山、海珠濕地、白雲濕地、大夫山—滴水岩、黃山魯和南沙濕地等六大生態節點,構建五千多公里聯通山水、貫串城區、功能複合的生態廊道體系,構建優質暢通的城鄉休閒遊憩網路。
廣州地處珠三角中部,九脈匯聚、三江匯流,是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要素齊備的特大城市。擁有北部依山、中部沿江、南部濱海的獨特城市風貌。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廣州已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定期評估機制,結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優先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海岸防護等功能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和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定期評估機制,嚴格保護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堅持生態優先,構築形成連山、通江、達海的網路型生態空間。構建“一橫兩縱多支點”水鳥生態廊道系統、魚類洄游的“魚道”體系,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同時,完善九大重要生態片區格局,形成廣州生態空間網路的基底,重點保護白雲山、海珠濕地、白雲濕地、大夫山—滴水岩、黃山魯和南沙濕地等六大生態節點,構建五千多公里聯通山水、貫串城區、功能複合的生態廊道體系。
聯通山水貫串城區
廣州還承諾加強生態產品供給,構建優質暢通的城鄉休閒遊憩網路。結合河湧水系和城市生態廊道,構建城鄉休閒遊憩體系,打造多樣化的特色線性生態路徑,形成三千八百公里綠道網路、七百七十八公里碧道、一千公里的登山步道和十一條南粵古驛道,在市中心建成六公里雲道,串聯八大中心城區公園。
廣州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中,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優化城市空間、土地利用、交通組織、生態碳匯,推動建設綠色低碳城市,並與聯合國、世界銀行開展可持續發展國際前沿合作,體現廣州作為特大城市在綠色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在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試點工作中,廣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進行風廊劃定、熱環境管控分區等規劃實踐,制訂城市降溫規劃指引,開展廣州“酷城”行動,探索特大城市降溫、控濕氣候友好型技術。
廣州還率先加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陳述倡議。依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標聯合國二○三○可持續發展目標開展評估,向聯合國提交地方自願陳述報告。廣州地方自願陳述報告已在聯合國官網全文刊登,向全球展示中國城市推進公平、包容和開放的綠色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