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視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性別議題 為何席捲唐山案?
壓不住的拉美左翼浪潮
迎接流動性大通縮
從四大灣區看矽谷與高等教育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從四大灣區看矽谷與高等教育

周祝瑛

    從四大灣區看矽谷與高等教育

    各國高等教育除了傳承文化與開發知識外,更需因應當前全球創新人才與產業轉型等挑戰。企業仰賴大學輸送人才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而大學也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必須與相關企業成為合作夥伴。這種校企相互依存的現象,在許多高校叢集的地區,如世界四大灣區,尤為明顯。

    根據《財富》雜誌(Fortune)所公佈的二○二一年世界前五百大企業中,有近百家坐落於號稱世界最大的“工業與創新產業集散地”四大灣區,包括: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這些灣區產業各具特色,例如:以科技創新著稱的舊金山灣區,區內擁有世界知名互聯網公司如:蘋果、谷歌、臉書、惠普、英特爾與特斯拉等。而以國際金融及航運著稱的紐約灣區,以本身的有利地形與歷史發展,聚集了如:花旗、高盛,以及大摩等世界金融機構。至於東京灣則以石化、鋼鐵、造船、汽車、物流等產業聞名,灣內的企業大廠包括:豐田與日產汽車、三菱重工、佳能與日立等享譽全球。而後起之秀的粵港澳大灣區,集合了香港、澳門、深圳與珠海等金融、旅遊、航運、科技等多元產業發展優勢。

    從上述四大灣區的土地面積、人口、高校機構與高教所佔人口比例等來看,面積與人口以粵港澳大灣區居首位,深具發展潛力。但高校數量最多的屬紐約灣區,堪稱人文薈萃。至於西岸的舊金山灣區,無論是面積、人口與高校數目,都遠低於其他灣區,唯獨高教人口比例卻居各區之首。居民中九成以上擁有初中以上學歷,超過六成三受過高等教育。其中,著名的矽谷,位於灣區南面,擁有超過一千五百家電腦資訊公司,是全美第三大高等教育集散地(僅次於安阿伯、密歇根州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其中,二十五歲以上居民中有七成多至少大學肄業,百分之四十七擁有大學學歷,百分之二十一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因為擁有高科技產業與高教育水平等利基,舊金山灣區全球五百大上榜企業雖然數量相對較少,但多以科技創新為主,企業的平均營收和利潤反而遠高於其它灣區。尤其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百業嚴峻的近幾年,舊金山灣區內高科技產業卻依然一枝獨秀。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與矽谷產業》(卓澤林譯、周祝瑛審訂,華藝出版,二○二二)一書指出,矽谷高科技產業能夠持續發展,主要歸功於灣區內密集分佈的各式公、私立高等院校的人才輸送,如:斯坦福、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鳳凰城網絡大學,與各種兩年制社區學院,交織成綿密的高教機構與產業界相互依存的“有機生態系統”,提供產業所需人才,從電腦工程師、律師、會計師、大學研發與產業應用的謀合師(VC)、技工以及各階層管理服務人員等。

    儘管如此,舊金山灣區公立高等教育(如加州大學體系)辦學逐漸失去彈性,於是企業開始與附近高校合作,為員工培訓而開創各種辦學模式。尤其各類私立學校,以本身較具彈性的優勢,與公立大學形成互補甚至合作,提供各種學歷文憑、專業資格證書、大學學分認證等課程,吸引高中畢業生與灣區在職員工等多元需求。修業期間更可透過線上、線下、全日制、半日制、夜間周末等上課形式,依據個人需求來調整。這些高校更聘請矽谷產業主管來校兼課,建立校園與企業人脈關係,爭取更多的研究與實習機會,也可為畢業生就業開發管道。

    總之,矽谷產業仰賴灣區各種高校提供快速變遷的人才與研發後盾;而高校則須藉由外部校企合作的夥伴關係,為學校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周祝瑛(大學教授)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