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引導移動支付機構降費
【本報消息】無現金化是大趨勢,多家金融機構均推出移動支付工具,方便商家、居民。但每筆交易背後,金融機構都會收取商家一定費率,以支持項目運營。羊毛出在羊身上,使用移動支付的支付模式,消費者或需負擔相關成本?有居民表示,手續費轉嫁消費者可以理解,但移動支付在澳漸普及,冀政府引導降費。另有居民表示,小額交易選用移動支付,大額交易則迎合商家用現金。
居民林先生表示,移動支付成大趨勢,隨着技術成熟,加上電消計劃推動,已甚少使用現金,也少關注背後手續費問題。畢竟金融機構向商家收費,即使商家把手續費轉嫁至消費者,大眾亦無從考究。手續費由商家自行承擔當然最好,始終移動支付的模式,更多方便商家,如免去找續、聘請員工等成本,但若商家難以承擔過高手續費而轉嫁消費者,亦可以理解。
如使用信用卡,金融機構會向商家收取手續費,但同時金融機構亦會通過積分、現金回贈等活動回饋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有的銀行則有立減等優惠。不過,現時無現金已成為主流,用戶越來越多,認為政府有條件引導機構減費,既減輕商家負擔,亦可鼓勵商家承擔更多手續費,免於轉嫁至消費者。
大額消費傾向收現金
另有居民陳小姐表示,當購買相對大額的產品,如電子產品、金飾,商家會傾向收取現金。如以九九折、九八折作為“現金價”,鼓勵消費者使用現金,若消費者無現金在手,通過“轉帳”模式付款,也可以用較低價錢購買產品。作為消費者,倘可有更低的價格,當然會迎合商家,尤其差額大於一百元。至於金額較低的產品,若差別不大,仍會選用移動支付。對於由消費者承擔手續費,她坦言有的金融機構支付系統速度慢,有時付款“死機”,服務有待提高。此外,可以推動更多立減、抽紅包等活動,優化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