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不急售
路環單位空置率十年急增至20.8%
【本報消息】統計局早前公佈的《二○二一人口普查詳細結果》報告顯示,整體空置單位有27,180個,空置率為9.6%;當中居住單位空置率為8.5%,以路環空置率最高,達20.8%。地產業者表示,路環過去十年大興土木,興建大量住宅,近年樓盤獲發入伙紙,發展商不急於賣樓套現,導致大量空置單位。
路環單位增逾九倍
統計局資料顯示,二一年人口普查共覆蓋28.28萬個各類型單位,較一一年增加48,971個,增幅約20.9%;當中居住單位有23.84萬個,佔84.3%。與一一年比較,路環覆蓋的單位增長最明顯,增幅超過9倍至17,269個,氹仔增30.7%至38,978個。
按單位佔用情況劃分,空置(待租/待售)的單位共27,180個,較一一年的22,430個增幅約21.2%,整體空置率為9.6%;當中空置的居住單位由十年前的13,382個增至20,281個,增幅約51.6%,空置率為8.5%。
工商空置減兩千個
空置的工商單位則較一一年減少2,149個至6,899個,跌幅為23.8%,空置率為15.9%。居住單位的空置率以路環最高,達20.8%,氹仔則為12.9%;工商單位的空置率以氹仔最高,達23.2%,澳門半島則最低,有15.4%。
按房屋類型劃分,過去十年公共房屋供應顯著增加,經濟房屋的數目較一一年增178.3%,達26,356個單位,佔所有居住單位的11.1%;社會房屋亦增約1倍至15,013 個。私人住宅單位佔總數82.7%,較十年前減8.5個百分點。
私樓斷層善價而沽
地產業者表示,過去十年路環發展及變化最為驚人,政府提出的萬九公屋計劃,當中有逾萬個公屋單位選址石排灣,及後私人發展商申請把路環地段的土地用途改為住宅用途,興建大量私人住宅。在一一年的低基數下,住宅數量激增,移入該區的人口也十分龐大,不少前線外僱及高管外僱都在路環租住物業。
二○年初疫情爆發後,外僱持續退場,令該區住宅空置率增加。更大原因是該區樓宇雖已獲發入伙紙,但發展商有實力,即使疫情持續逾兩年,也不急於銷售樓花貨尾單位。尤其未來幾年私人樓宇新增供應幾近斷層,故寧願繼續等待疫情過後的機遇善價而沽。在統計定義上,已獲入伙紙的樓宇,不管是發展商還是小業主擁有,祇要沒有人居民都屬空置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