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女士
又到端午,每年此時我都會掛念崔秀蘭女士做的粽子。一九八七年夏天,獨自留在上海的我得了重感冒,那天宿舍的姐妹們都回了家,我一個人病怏怏的正覺生無可戀,崔女士的二兒子,當時的男朋友送來了還熱乎的粽子,有肉粽有白米粽,一口氣吃了兩個。
後來見識了崔女士如何“裹”粽子,那手勢如藝術家創作藝術品:粽葉在指間飛快圈起,填入事先泡好的醬油糯米、肉或白糯米加紅棗,粽葉細長的尖尖被穿進一根特製的長針針眼裡,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靈巧的手指一穿一拉,針扎入粽身一穿而過,粽子被拉得緊緊的,不用草繩棉線,吃起來也方便——把那粽葉尾巴往外一拉,抽出來就可以打開粽子了。肉粽鹹香,油而不膩;白粽染了粽葉的綠,入口帶着粽葉的清香。真是好吃得兒子戴孝,好吃死了。
這位崔女士後來成了我的婆婆,可惜我回上海時多不在端午前後,所以,離開上海三十多年,只有很少幾次吃到她裹的粽子。
上海因疫情管控兩個月,八十六歲的獨居老人日子不好過。看新聞,以為很快解封,沒怎麼準備。其間曾收到過居委會發的少量食物,而只會微信聊天的婆婆不懂團購,兩個月裡,不能下樓,天天吃卷心菜紅蘿蔔土豆,還得省着吃。怕我們擔心,老人家總說沒事。但我們都知道她日子過得苦。
如今解封了,但因為住得偏僻(我父母工作的農科院分的房子在郊區),附近沒商店,要去遠點就得坐車,“要核酸碼、隨身碼、場所碼、健康碼……太麻煩我搞不清,就不去了。老了真煩惱。”但她馬上補了一句:“不過,我十四歲來上海,進紡織廠當童工,什麼苦都吃過,你們不用擔心。”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