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受害者的背後
唐山“打人事件”後,意外讀到一段網上大量流傳的評論:“她們滿足了所有‘完美受害者’的條件:沒有穿裸露的衣物,沒有去偏僻的場合,沒有單獨出行,沒有去娛樂性場合,她們只是坐在熱鬧的餐館和姐妹吃飯聊天。她們甚至還滿足了對受害者的另一種‘要求’——不要示弱,不要害怕,互相幫助,敢於反抗。可是你看到了,在絕對的暴力面前,她們所做的一切都毫無作用。”
我沒找到評論的原始出處,非常感謝這位不知名的作者點出的暴力受害者困境:明明是受害者,卻常常被要求反省甚至是罪己。像小朋友在學校受到欺凌,有時會首先換來責難:“一定是你做了什麼錯事才會被人蝦!”長大了在工作環境中,面對上司或同事霸凌,有時同樣會惹來指責:“你唔得罪人就唔會被人整!”只是,這些情節在性別暴力上最常見,女性被非禮或暴力對待,常常會先惹來對其衣着、外貌以至行為的批評。聽過一個被家暴十年的被害者哭訴,當她決定將自己的遭遇告之親人時,她得到的第一個反應是:“梗係你唔聽話激嬲老公。”所以,這次事件中的受害者,因為任何一個平常有機會被責難的外在特徵與行為都沒有,被作者稱為“完美受害者”。完美,因為在她們面前,沒有任何一個責難受害者的理由站得住腳,她們的被害,赤裸裸也完完整整地控訴了暴力的毫無借口!
人應該要自省,但自省不等同明明無辜受害也要怪罪自己;我們對萬事萬物都可以嘗試找出先後次序,但次序不一定是因果,而且歸因可以出錯。
但願這次“打人事件”引發的深思,可以讓我們對暴力說不的同時,也改變首先怪罪受害者的習慣思維。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