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成金”
朋友的父親向來脾氣暴躁,多年來一直用極殘酷的語言暴力對待其母親。一晚,弟弟為母親抱不平而與父親大打出手,她一個弱女子架在了兩個一米八高的大男人中間勸架,實在不知所措。但事件中最令朋友生氣的,是身旁的母親除了傷心痛哭,口中唸叨的是讓兒子忍一下,別再和父親起衝突。朋友崩潰地和我哭訴:“從小到大,媽媽只教我們這些沒有做錯事的人要忍,就是無盡的容忍才縱容出這種可怕的父親!”
聽過我們這一代很多狂躁父親的事例,在父權社會體制中,舊時代的女性地位偏低,在沒有經濟基礎及生存技能的情況下,女性只能容忍其伴侶為求維持關係。我自己的童年也是在暴力下度過的,母親總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讓我容忍,她常常說:“百忍成金。”我痛恨這句話!以至於後來翻查了這個成語的出處,竟是一位古人在他孫子娶妻那天,某道人為了試驗其能否完成人生中第一百件大忍辱的事,提出讓孫子的新娘先與道人做一夜夫妻的荒謬事。而古人竟要孫子答應,最後這個人還因此而致富,故事也竟被世人稱頌。但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孫子妻子的感受又有誰去理解?
能夠忍耐的確是種修為,但這裡更多的是指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非無底線地忍耐甚至委曲求全,這對解決困境未必有幫助。弱者在容忍的同時變得壓抑,一腔憤怒無處宣泄而影響精神健康;施暴者因為不斷地被縱容,行為變本加厲,窮盡一生也不覺醒自己的無理及自私,這樣便沒有意識要去改變。時代不一樣了,那些看似是充滿大智慧的說話,如“百忍成金”、“忍一時風平浪靜”等,如果繼續被錯誤解讀,也會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健康的相處模式,是雙方都要學懂尊重,積極溝通,才能維持長久且良好的關係。
林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