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簷篷效陳摶
廣東音樂有一闋小調,曰《雨打芭蕉》,昔居南國,雨打芭蕉可謂耳熟能詳。南國之地,長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清爽得一陣,特別是炎夏之夜,“雨打芭蕉”就是一首《催眠曲》。
日前夜雨連場,午夜雷聲大作,天欲曙,大雨捲風重來,此情此景,不是雨淋鈴,並非雨打芭蕉,耳旁枕畔響徹雨打簷篷聲。索性起坐,聊效陳摶。關漢卿《雙調 · 大德歌》之〈秋〉,曲云: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着。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曲中那位陳摶,乃五代北宋間道士,字圖南,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湖南省鹿邑縣東人。幼讀經史,後唐長興時考進士不中,於是隱居武當山)。相傳服氣絕食,一睡常百餘日不起。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陳摶”兩字於是成為善睡的代詞。他每聞易代,輒顰蹙數日。及聞宋太祖登極,竟笑曰:“天下自此定矣。”看來他未免歡喜得太早,天下豈是“自此定矣”?
關漢卿這闋《大德歌》,是〈閨怨〉的組曲,分別寫春、夏、秋、冬四組,都是寫少婦與丈夫分別後的懊惱情懷,由景到情,由表及裏,層層深入。季節色彩濃郁,這一闋是〈秋〉的章節。作者緊貼着“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契機,通過風聲、雨聲、蟬噪、蛩鳴,雨打芭蕉的場景,襯托出少婦的懊惱情懷,形單影隻,淚如泉湧。
《大德歌》的“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關漢卿作《大德歌》共十首,都寫於大德年間。除了〈春、夏、秋、冬〉四首之外,又如寫《西廂記》的:“粉牆低,景淒淒,正是那西廂月上時。會得琴中意,我是個香閨裏鍾子期,好教人暗想張君瑞,敢則是愛月夜眠遲。”充分表現了元曲的特色。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