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失語
早前,內地有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因畫風粗糙、長相怪異而引發爭議,部分插圖更涉嫌隱含不當性意識,包括現出勃起的生殖器、猥褻動作等等,不僅意識不良,而且毫無美感。
美是對優雅的嚮往,美感與生俱來,但自小被醜上天際的詭異畫風圍繞,耳濡目染下,天賦也會被消磨殆盡,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盲猶如童話故事中巫婆施下的魔咒,被下咒者對美醜無感,與審美絕緣。然而,當今之世,很多患有審美障礙的人,卻擔當起規劃設計的重任,甚至被賦予鑒別美醜的權力,置於其所不能勝任的裁判地位,把感官刺激誤以為美學風格,例如新晉網紅景點“飛天之吻”和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的“福祿壽大廈”,便是設計者及審批團隊的齊心協力,務求從視覺上不遺餘力地給予觀眾震撼,耗費多年方鑄造今天“成就”,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低俗插圖、山寨雕塑和土味建築,也許是設計者的懶惰,也許是力有不逮,更也許是故意為之。懶惰是有能力而不做,力有不逮卻是有心無力,看看那大紅大綠的鄉村家居風,便應當相信這是設計師的嘔心瀝血之作,畢竟沒有人願意長住在(自認為)醜陋不堪的房子裡;後者則是出於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為求博得眼球和流量而對美的放棄,因此而創作出來的極品,不僅存在視覺上的辣眼睛,還在於聽覺上的壞耳朵。疫情前,有次在波鞋街閒逛,耳邊忽然傳來一句耳熟能詳的魔幻歌詞:“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現在又要用真愛把我哄回來……”請容許我澄清,耳熟能詳的意思並非我在四下無人處日夜回味,而是這首歌一度流行於抖音快手影片的背景音樂,配合手機喇叭的低劣音質,屢屢在巴士上肆無忌憚地公放,強迫其他乘客一同共享;可怕的是,這類網紅音樂漸有染指兒歌之勢,令一眾家長聞之更覺提心吊膽。
“審美”淪為“審醜”,是審美品味的扭曲、美育資源的匱乏、美學積澱的不足。縱然如此,並不代表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因為品味的好壞與地域無關,正如一副東方臉孔並不會因為擁有錐子般的下巴、高聳入雲的山根和一對“歐式大雙眼皮”便搖身成為西方美人,狹隘地把美局限於一副皮囊,只是醫美機構以“美”之名宣傳整容的商業操作,卻與美無關。反倒是年初央視春晚的一台舞蹈《只此青綠》便以清麗雅致的東方美學和深遠意境,舞、畫、音共冶一爐,令人在美的嚮往中沉醉不已。
好的品味各有高雅,差的品味各有庸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造就物質的豐饒,然而,買得到物質,卻買不到品味,更無法填補精神世界的蒼白。梁文道曾經引述一位當代畫家的話:“學校教會了我們競爭和規則,卻沒有教育我們如何感受美”——那套小學教材便是最佳的詮釋,因為在強調實用主義的社會中,美不過是“利”的附加價值而已。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