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困局待破
回顧本澳過去十多年,當局共推出三期社企資助計劃,受惠對象包括殘疾人士和長者等弱勢。惟社企在澳發展多年仍未能走進居民生活圈子,公眾對其了解亦不深,疫情下社企經營困境更為嚴竣,究竟社企未來應以何方向發展才能“站穩腳”?
社企即社會企業,除肩負着企業身份外,更重要的出發點是社會責任。受聘者大多為社會弱勢如殘疾人士、家暴受虐人士、長者或特殊人士照顧者等,旨為提供工作機會予他們,增強其社區支援,提高公眾關注弱勢社群的需要。
綜合本澳情況,大部分社企開局均獲政府資助經營,及後營運則需自負盈虧。惟社服人員對經營生意未必有太深入了解,加上要兼顧職工的工作能力、時間等,變相令經營模式、產品類型受制肘,一旦脫離資助期後捉襟見肘,經常徘徊於艱苦經營和結業的兩難局面。
有意見提出,政府可參考鄰近地方做法,透過基金形式鼓勵企業創辦社企。倘開展新一期社企計劃應考慮和完善優化,如取消服務對象特定類別,以及可多利用空置的公屋舖位予青年創辦社企,善用社區資源,更深入推廣傷健共融信息。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