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遊蹤)元陽梯田的天時地利人和
(西窗小語)西方從不抵制以色列劣行
(雕刻時光)錢先生不耐煩長篇大論
(娛情未了)亞洲第一
(燕堂夜話)爐火純青
(若無其事)魚糧
(克萊因瓶)核酸檢測 我們的新時鐘
(信步由之)缺席晉級典禮
(筆雯集)錢是香還臭?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遊蹤)元陽梯田的天時地利人和

李嘉曾

元陽梯田的天時地利人和

    西北——東南走向的哀牢山斜跨雲南中部,將險峻的橫斷山脈擋在西側,東邊則給寬闊的雲貴高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哀牢山相對平緩的東坡,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有利條件,而且造就了農耕生產的一種獨特現象——梯田。

    梯田是在山坡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帶或波浪狀台階式田地。在哀牢山東側的紅河流域,世居於此的哈尼族人民修築起百萬畝梯田,建設成蜚聲世界的宏偉工程與壯麗景觀——紅河哈尼梯田。地處紅河州中心的元陽梯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元陽梯田計十七萬畝,遍佈全縣,主要有壩達、老虎嘴和多依樹三個景區。我們先到壩達。沿小路穿過樹叢登上觀景台,視野所及讓人深為震撼。雄偉的遠山坦誠地張開雙臂,將連綿起伏的山丘熱情環抱。道道山樑從腳下延伸,並排着通向天際。舒緩的山坡上,一條條等高的田埂隨着山勢彎曲,將坡面分割成無數個台階狀的田塊。插秧時節將至,絕大部分地塊已經灌水。晶瑩閃亮的水田從山樑頂部一直延續至山腳,將千山萬壑裝扮成波光粼粼的海面。

    下榻的多依樹客棧可直接觀賞日出,次日一早我們便登上樓頂平台。朝陽從遠山背後剛剛露臉,微紅的晨曦溫柔地灑向一望無際的梯田,漫山遍野頓時變成鮮明透亮的網格狀圖案,宛若仙境而令人如癡如醉……這就是哈尼人改造自然的傑出成果、世代傳承的宏壯家業。哈尼梯田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晶。

    先看人和。哈尼族的先民“和夷”,三千多年前東周時期就在所居黑水地區(今大渡河雅礱江流域)開墾梯田,種植稻穀。唐初哈尼人遷徙至哀牢山區,帶來修築梯田的習俗與技藝,進而定居繁衍。祖祖輩輩哈尼人憑藉一柄短鋤、一身鐵骨,因地制宜精雕細刻,致力於將荒山野嶺打造成萬頃良田,同時也將陸生稻改良為水稻大力推廣。梯田已經成為哈尼族稻作文化的載體和靈魂。

    繼看地利。雲南省向以多民族混居為特色,元陽地區即有七族共居一山之佳話。但歷史因素造成不同民族分層居住的現象:漢族居於谷底的河岸及路畔,傣族住在海拔六百米以下的壩子,壯族偏愛一千米上下的峽谷。千米至兩千米的山地,彝族多居下半山區,而哈尼族住在上半山區。兩千米以上的高山則是苗族瑤族的家園。其中哈尼族居住的海拔一千四百至兩千米的上半山區,因空間寬闊植被稀疏,恰恰成為墾拓梯田的有利場所。

    再看天時。紅河州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山區陽光燦爛,上半山全年日照長達一千七百小時。這正是水稻生長的優越條件。得天獨厚,宜種水稻的梯田還有不在此發展興盛的理由嗎?

    二○一三年,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真可謂實至名歸。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