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1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我航天員進天舟四號
我重大創新成果豐碩
中國實現科技興國
劉洋出征前給孩子的信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重大創新成果豐碩

    我重大創新成果豐碩

    【本報駐北京記者王維六日電】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今日稱,十年來,中科院科研人員堅守使命定位,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產出了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創新成果。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在保障國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術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侯建國舉例,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中科院牽頭負責空間應用系統,研製了數百台套有效載荷。在探月工程中,主要承擔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等任務,為“嫦娥”開展科學探測提供關鍵的技術保障。

    在北斗三號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建設中,承擔了十二顆衛星的研製任務。圍繞深空、深海科技制高點,中科院研製的悟空、墨子、慧眼、太極、廣目等一批科學衛星,使我國在空間科學國際競爭中佔據了有利地位。成功研製了“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海斗一號”等譜系化的深海裝備,引領我國的深海科考進入萬米時代。

    圍繞航空發動機葉片、超分辨光刻機、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高性能特種材料等重大需求,發揮體系化、建制化優勢,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保障產業鏈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瞄準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侯建國介紹,產出了鐵基高溫超導、納米限域催化、量子計算原型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引領我國的凝聚態物理、分子科學、納米材料、干細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進入世界第一方陣。在衡量基礎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數排名中,中科院已經連續九年位列全球科教機構的首位。此外,中科院研製建設的“中國天眼”、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以及“人造太陽”等在國際上領先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為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的利器,支撐我們在脈衝星研究、中微子振蕩、磁約束核聚變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創重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