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京疫情轉動態清零階段
滬“四個機制”防疫情反彈
蘆山地震損逾四千房屋
最早的防疫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最早的防疫節

雨 人

    最早的防疫節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其實,端午節的存在遠早於屈原。據稱,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最早出現“端午”一詞是《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天氣變得炎熱,蛇、蟾蜍、壁虎、蠍子、蜈蚣等毒蟲活動頻繁,蟲鼠繁殖,霍亂、瘧疾等瘟疫也易於流行,需用各種方式攘災避惡。為此,舊時過端午節以驅疫避瘟為主,漸漸形成吃粽子、掛艾葉、沐蘭湯、喝雄黃酒等習俗。

    粽子,外以粽葉荷葉可清熱祛暑,內以糯米大棗可滋養心脾;門窗掛艾葉、菖蒲、大蒜,屋內薰蒼術,可以驅五毒,防蚊蟲;身上佩香囊,用菖蒲艾葉煮水泡澡,可以祛濕解毒。這些都蘊含着古代中醫防疫保健的智慧。因而,古人也把五月初五稱為“衛生防疫節”、“全民衛生節”。

    正因端午節可稱為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有非遺專家認為,不宜互祝“端午節快樂”,而應互祝“端午節安康”。

    雨  人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