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3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百年龍舟煥新生
兩岸同胞陝歡度端午
端午假期旅遊回暖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百年龍舟煥新生



五月十四日,正式駿水的新“東坡號”龍舟在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河涌游龍。(新華社)


車陂村村民與新“東坡號”龍舟合影 (新華社)


張偉潮在工作室裡雕刻龍頭 (新華社)


工匠在製作龍舟船體 (新華社)


在廣州市番禺區上漖村“龍船世家”船廠,新“東坡號”龍舟舉行傳統的駿水儀式。(新華社)


端午節當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塘涇村,村民們用 船槳將河水潑向寫有“端午”節氣的蠶匾,祈求風調雨順。(新華社)


在貴州省貴陽孔學堂舉行的端午活動上,工作人 員為小朋友“硃砂開智”。(新華社)


在湖北省秭歸縣屈原故里非遺小巷,市民選購艾 草香囊。(中新社)


志願者在河北省遵化市華明路街道一社區和居民 在一起包粽子(新華社)

    百年龍舟煥新生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開場驚艷世界。其中芒種時節的片段裡,一個器宇軒昂的龍頭破開水面、帶着水花一躍而出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這個極具嶺南特色的龍頭,出自廣州“八五後”張偉潮之手。他是廣州市黃埔區非遺項目“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廣州為數不多的龍頭雕刻師。端午節前,他接到了一個新的訂單——為廣州車陂村有着一百五十四年歷史的老龍舟“東坡號”,複刻一套新的龍頭和龍尾。

    本報綜合報道

    文化象徵

    據新華社報道,在水網密佈、河流縱橫的嶺南地區,扒龍舟是盛行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到端午時節,珠江河道處處可見賽龍奪錦的熱鬧場面。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龍舟,其中造於一八六八年的“東坡號”是廣州最古老的龍舟之一,也是車陂村引以為傲的寶貴財富。

    然而,在歲月洗禮下,這條龍舟不可避免地出現老化等問題。“雖然以目前‘東坡號’的狀態,繼續用二三十年都沒有問題,但它總會有‘退休’的一天。”車陂村村民蘇應昌說,為了更好地保護“東坡號”、傳承村子百餘年來的龍舟文化,他們決定複刻一條一樣的新龍舟。

    龍頭與龍尾的複刻便委託到了張偉潮的手上。張偉潮說,百年龍舟承載着村民的鄉愁,也是車陂龍舟文化的象徵。

    龍頭與龍尾是一條龍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尤其每條龍舟的龍頭都不一樣,是村子獨特的標誌。在以往的龍頭設計中,張偉潮會特別注意挖掘不同村子背後的故事,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和造型,讓龍頭傳達出村子的歷史文化。

    “東坡號”龍頭的複刻雖免去了設計的環節,但要下的功夫一點都不少。張偉潮通過照片比對、細緻測量,認真觀察老龍頭的刀路與修復的痕跡,心中慢慢有了譜。再經歷選料、開料、粗雕、細雕、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他終於將老“東坡號”的龍頭龍尾完美還原。

    為“東坡號”複刻船身的,則是張偉潮的老搭檔——番禺上漖村“龍船世家”的黃劍挺,他也曾負責老“東坡號”的保養維修。

    新的船身以進口的坤甸木打造,長度三十九點二米,比老龍船長十厘米左右。“按照村裡習俗,每造一條新龍船都要長一點,寓意長長久久、生生不息。”黃劍挺說,新“東坡號”厚度相比之前增加了一倍,這也是他經手過最重的龍船。

    文化傳承

    端午前夕,完成的船身安裝上了龍頭、龍尾。為迎接新龍舟回家,車陂村民早早就帶上黃皮葉、龍眼葉、硃砂、毛筆、龍船餅等傳統儀式用品來到船廠。

    點睛儀式過後,伴隨着鼓聲與吶喊聲,烏黑亮澤的新“東坡號”被合力從船廠推出,正式駿水,經由珠江河道緩緩駛向車陂村。村民們早已在河邊等待,見證這一難得的游龍盛景。

    “新老‘東坡號’的交替代表着車陂文化的傳承,也是‘東坡號’的新生。如果有機會參加賽事,我們也會盡量讓它展現在更多人的眼前。”蘇應昌說。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