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端午為何吃粽?
粽香四溢
李振宇倡端午節列強制假
端午佳節粽子琳琅滿目
街總籲創新闡釋傳統文化
劉樺譚漢鈞詩書展揭幕
電大澳校友會訪本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端午為何吃粽?



端午吃粽普遍說法是為了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粽子的包紮方法及餡料千變萬化,任君選擇。


粽子在古代又名“角黍”,用以祭祖、祭神。


    紀念詩人屈原    五月祭祖祭神

    端午為何吃粽?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扒龍舟、吃粽子,這些傳統習俗必不可少。端午吃粽子最為人熟悉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包粽餵魚護屈原

    據記載,生於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因受奸臣陷害被楚頃襄王流放江南,一直至楚國被秦國攻破而遷都後,無法效力君主的屈原十分痛苦和悲傷,於五月初五日懷抱一石投入汨羅江中而亡。

    人們同情屈原的不幸遭遇,懷念其憂時愛國情操,便將煮熟的米飯裝入竹筒或笠葉包裹,投入江中餵魚,待魚吃飽粽子後,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自此,後世端午節吃粽子即為紀念屈原。

    古人祈平安度夏

    此外,粽子在古代又名“角黍”,是一種用菰葉包裹黍米的食品,人們將黍米以菰葉包裹成牛角形,用以祭祖、祭神。根據中國節氣,五月在古代俗稱“毒月”,正是邁入炎夏的重要關口,人們為祈求能平安度過,就以角黍祭神,祈求庇祐。

    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不少家庭均遵循傳統。隨時代轉變,粽子的包紮方法及餡料已千變萬化,由傳統的鹹肉粽、鹼水粽、蘆兜粽等,到創新的純素粽、燕窩粽、陳皮滷鴨粽等,包羅萬有。但其中紀念愛國詩人的情懷不變,讓仲夏端午吃粽的飲食精神昇華,也令端午節慶活動更有意義

    欲了解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