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情感上的人道走廊——談《東西》
我身演我心
人世間的幾個人物
性與龍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6月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身演我心

尼修斯


李悅程(前名李嘉美)把對嫲嫲的愛變成書再化成演出


《肥C大隻》以自 身頑疾為軸,滾出個 人對澳門數十年歷史 的回望。

    我身演我心

    上星期在藝術節看新版的《嫲嫲的寶箱》。首演版本是在去年的藝穗節中,在菩提園的菩提社會服務大樓演出,入場前,菩提園的青年義工讓觀眾戴上不同的束縛物,坐上輪椅,親身體會長者行動不便的感受。演出運用了長者中心的幾個空間,觀眾坐在養老院的特備座位上看戲,創作人李嘉美憶述和嫲嫲如何走過人生的最後片段。李嘉美給人的印象(至少是給我的)一直是個坐不定的“十三點”,兇巴巴又甜蜜蜜,大情大性。在臉書上看到的都是時而佻皮,時而裝可愛的搗蛋照片;幾年前突然看到她上傳緊抱着病床上嫲嫲的照片,之後搗蛋照片漸少,嫲孫照片漸多,直至全部,嫲嫲的眼神也由濃而淡。當時嘉美正值人生事業起飛時,聽說她放下一切,全力陪着嫲嫲終老。臉書上滿是愛與關懷,亦引來更多朋友關注追看。嫲嫲走後,在朋友的鼓勵下,她把和嫲嫲相處的點滴和累積的護老經驗,加上親手繪畫的插畫,出版了《共老》一書。又在另一班朋友的鼓勵下,把經歷化成劇本《嫲嫲的寶箱》,由自己演出,把共老的經驗,傳給每個人。《共老》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從當前社會來看,大多數人做到了善始,卻很少人實現善終。”當時看演出前,預料會看到一套超級正能量的戲,心的確有點怕太濫情,硬要把人療癒。但出乎意料又難得的是,嘉美直面自己的黑暗面,在陪伴路上的掙扎和迷茫、厭棄和咒罵。如果嫲孫的愛是溫暖的陽光,坦誠的剖白便是穿透人性的X光。“共老”聽起來似乎挺浪漫,畫面盡是相依傍,細聽滿面皺紋的老人的滄桑金句,傳承她的愛和記憶,夕陽西下,如電影畫面的如斯美好。不過沒有人看到被剪接掉的畫面中,更多的是劇痛、呻吟、失禁、嘔吐、潰爛、無助、抽搐、痙攣、游離、失智、喘氣、怨恨、尋死。嘉美自編自演的每一場,都要重新面對黑暗,撕心裂肺讓觀眾也看得不忍。在藝術節的新版找了一位出色的女演員龔嘉敏擔演,是個聰明的選擇。觀眾、演員、角色三者保持親密的距離,在感動時仍能理性地思考戲的內涵。新版在黑盒劇場上演,戲味重了,劇場氣氛流暢了,但對我來說,還是原作者自演的力量,令我動容。這與演技無關,只是作為觀眾的貪婪。

    以個人成長為經歷自編自演的創作,在澳門算是罕有。記憶中澳門第一個近似的演出,是一九九五年在澳門大會堂的《一個人在臺上》,由人稱老二的黃綺嫻創作和演出,嬉笑怒罵針對社會時弊,更請來綠邨商業電台的長青點唱節目“妙韻寄心聲”的主持人方萍上台與觀眾互動。演出混合綜藝、戲劇和因黃子華爆紅而被留意的新生事物“棟篤笑”,在澳門是突破性的嘗試。直到六年後即二○○一年,才有大鳥的《微笑的魚》,一半虛構的戲劇加上一半真實的成長印記,說着人生的迷茫和定位;時隔十九年後,在前年演出的《肥C大隻》用自己的肥胖和頑疾為題,笑話出更多病痛的社會,以經歷與回憶,說起宛如昨天的社會未解事件,是個完全以個人經歷成長為題的作品。二○○一年藝穗節,又有了鄭冬的《背囊裡不停的鐘》,以她的旅行經歷為創作元素,在營地街市做了個形式獨特的演出。(上)

    尼修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