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學者橫琴主講全國與澳民法典比較研究
深合區法務局:破解琴澳法制瓶頸
【本報消息】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第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特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唐曉晴,前日作客“澳門研究系列講座”第五期,向深合區管理人員主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澳門民法典》的比較研究,詳解兩部法典制定的意義、過程、技術特徵和基礎制度異同等內容,冀增進深合區相關部門對澳門法律體制機制的了解,推動兩地法律制度有效銜接。
本期講座假橫琴創意谷九棟會議室舉行,吸引了廣東省委橫琴工委、省政府橫琴辦,以及橫琴粵澳深合區執委會各局共六十多人出席講座。
唐曉晴講座中詳細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澳門民法典》兩部法典制定的意義、過程、技術特徵和基礎制度異同等內容。他表示,兩部法典都誕生於關鍵的歷史時刻、對法治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澳門民法典》制訂於千禧交替之際,承載着法律本地化、法律中文化和法律人員本地化的時代要求。但由於是在特殊的歷史環境裡經過整改、瞬間生效的一部民法典,中文和葡文雙語並行,社會需要經歷更長的適應期,需要法律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才可以真正與澳門人民的生活融為一體。
合同規則國際接軌
談及法律體系與基礎制度異同時,唐曉晴表示,兩部法典在具體制度和條文上存在三點異同,包括存在部分體系差異和基礎制度差異,但都帶有羅馬法的影子。兩部民法典的合同規則都與國際接軌,體現出兩部法典所關注的規則都屬同一時代特徵。
橫琴粵澳深合區法律事務局代理局長鍾穎儀強調,隨着深合區建設的加快推進,破解琴澳兩地法律制度瓶頸日益迫切,對加快推動兩地法律規則銜接、促進兩地制度對接也提出更高要求。是次講座的開設,旨在增進深合區相關部門對澳門法律體制機制的了解,並就下一步如何推動深合區與澳門實現兩地法律制度深度銜接、兩地法治保障深度融合、兩地法律服務深度合作進行有益探討。
“澳門研究系列講座”由深合區法律事務局主辦,橫琴創新發展研究院、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聯合承辦,圍繞澳門的人文歷史、城市規劃、法律政治、社會民生等,每期邀請本澳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作為嘉賓主講,藉此增進深合區管理人員對本澳的深度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