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菖蒲動客思
角黍菖蒲動客思。黍,顧名思義是五穀之一。《三字經》:“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那麼黍為何有角?角並非牛角、羊角的角,原因是人們把黍以蘆葦葉或竹葉包裹着黍成角狀煮食之。今俗改用糯米,還加上很多饀料製成,換言之,角黍就是粽子。
菖蒲則不是食物,是植物名稱,又名白菖、水菖蒲。《本草綱目》:“菖蒲凡五種,生於池澤,蒲葉肥根。”據說可驅蟲,端午與艾草紮在一起,懸於門戶以驅邪,又以硃沙筆點於兒童頭額上,結“端午索”繫於頸項間,垂金錫,若錢者,若鎖者,都寓意吉祥而保平安。五月五日午時,取井水載於埕中,浸以冬瓜,然後密封。在這過程中,冬瓜腐爛奇臭,經若干時日,大約一年,埕中冬瓜已化成清水,無色無味,能治大熱之症,這是民間驗方云云。如今年將就木,久離故梓,每見角黍菖蒲而動客思。
宋孟元老撰《東京夢華錄》記述宋代端午民間習俗,先是說端午的節物,計有:百索、艾花、銀樣皷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百索,是五色絲線編織的繩子縛着飾物繫於臂上,亦稱“長命縷”。宋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引《續漢書》:“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連以桃印,文施門戶。故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即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遺事也。蓋始於漢,本以飾門戶,而今人以約臂,相承之誤也。”不過只是習俗而已,倘果真靈驗,用於“大疫不道”的今天,最好不過。
“銀樣皷兒花”,有說這“花”字是多餘的,其實是一種小鼓。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自五月初一日,富貴之家多乘車萃買,以相饋贈,鼓皆小鼓,或懸於架,或置於座,或鼗鼓雷鼓,其制不一。”從端午節的前一天,市場上有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等應節商品,到端午這天,家家戶戶把這些東西置諸門口,士庶百姓互相宴飲賞玩,一片昇平景象。讀孟元老此文,為之嚮往不已。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