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已在路上 該如何走?
澳門因產業結構單一、客源市場單一,好景時雨露均霑,全社會受惠,將澳門經濟帶到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新高;逆境時,市場瞬間如骨牌般倒下,至今尚未站穩。人人都期望疫情盡快過去,讓澳門快速回到正軌。然而疫情退去,時過境遷,澳門又能否回到從前?
連月來,內地相關部委釋出非必要非緊急不出境,雖說是防疫考慮,對屬低風險的澳門來說存在隱憂。內地持續出重拳打擊跨境賭博,不少人為免瓜田李下,來澳旅遊有更多考量,澳門致力營建的安全宜遊形象,不期然變得“不安全”。外部環境持續收緊,是短暫抑或持續?不得而知,但經此一“疫”,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巨大風險,不言而喻。優化產業結構、客源市場已是社會共識,惜至今還是鏡花水月。
自貴賓廳退場,產業結構已急速調整,各方快速調節適應,全力向中場發展。旅遊業疫下無法開拓其他市場,在政府支持下急於變陣,深挖內需市場,包括一再推出的澳人食住遊,並加碼新增“學生研學篇”,合資格的學生約七萬人,預料將成為旅遊業新活水,並借此試水溫,為未來開辦遊學團作準備。
然而,從疫前至今,社會慣性地瞄準內地市場開發旅遊產品及服務,除受疫情限制,並因自由行實施將近二十年,對拓展內地市場累積豐富經驗,不容易捨易取難。故業界一直憧憬內地進一步放寬通關、鬆綁旅團,“水”到渠成,優化客源市場的急切性或被放在一角。
當新博彩法的修訂本文提出誘因,推動博企拓展海外客源市場,用政策正式向市場釋出優化客源結構的訊號。昨日立法會大會上,經財司長籲業界應重新思考旅遊業未來應如何發展;立法會主席亦指出應更多去思考如何令澳門真正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從政策層面、政府解說顯示,澳門各界不應只圍着原有“大餅”想未來。澳門已在轉型路上,需要突破固有框框,明確路徑和方向才能達到目標。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