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工資補貼 增聘員誘因
【本報消息】政府將推出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臨時補助計劃。有中小企商戶表示計劃吸引力不大,因資助金額過少難起作用。建議政府改以退稅或為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增加企業僱用本地人的誘因。
有企業商戶表示,待業居民對該計劃的推出或感高興,藉此可提高企業聘請本地人的決心,但對企業而言,卻欠缺誘因,因僅約兩萬元的資助,難起到實質作用,當中的條款亦太過“斤斤計較”。現時很多缺人的工種屬藍領階層,要讓澳門人放下身段,可能性不高。要為企業提供誘因聘請本地人,認為資助不應用於補貼企業上,而應用在補貼僱員薪酬上,這樣才能減輕企業支付薪酬的壓力,也令居民收入提升。支援企業,或應改以退稅、豁免稅項等方式鼓勵他們聘請本地人,當然最直接的方法可參考香港,港府為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相信會更有效果。
低薪職位有幫助
另外,現時政府盲目削減外僱配額,藉此滿足本地人就業需求。但具體做法有欠科學,認為政府應對澳門人渴望投身的工種從嚴把關,削減相關外僱額,以保障本地人。反之,對澳門人不願做的工種,或應放寬處理,允許申請外僱補位。
另有企業認為補貼計劃好,但只對起薪點較低的職位有作用。若聘請一名月薪一萬元的澳門居民,政府每月三千多元的補貼金額,變相企業只需支付七成薪酬便可聘請一名人手。但疫情持續多時,本地人對薪酬仍有一定要求,起薪點多在一萬五千元或以上水平,因此補貼作用不大。而且規限企業的條款太多,欠缺彈性安排,誘因不足。坦言“唔申請都唔覺有損失”,可見推動聘請本地人的作用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