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意氣風發向未來
心靈鍛煉
袁隆平的執着與堅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擺脫不安的50個情緒修補練習》
《圖解認知偏誤!避開99%思考陷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5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袁隆平的執着與堅守

輥 生


《圓夢大地——袁隆平傳》 作 者:姚昆侖 出 版 社:中國地圖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袁隆平的執着與堅守

    去年五月,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辭世,舉國震驚。尤其是在袁老長期生活與工作的湖南,更是三湘哀慟。自發前往長沙陽明山殯儀館的民眾,達三十萬之多。事後清理出的菊花,裝滿三十二輛卡車。一個矢志要把飯碗端在每一個中國人手裡的老人,一個懷揣禾下乘涼夢的農業科學家,他傳奇般的成就,特別是鍥而不捨追求理想的鬥志,值得我們崇敬、景仰,值得我們頌揚、謳歌。

    這本《圓夢大地》的作者,因受出版社委託,而走近袁老,聆聽袁老的人生憶往,探詢袁老的心路歷程,訪談袁老曾經的同事、學生和親人,尋訪袁老曾學習、工作、生活之地。深受感動的同時,也向讀者呈現一個血肉豐滿的“當代神農”。全書按時間先後次序,主要介紹袁老顛沛的童年,求學的時光,對事業的探索與追求,尤其是對雜交水稻育種和高產的執着,百折不回,孜孜不倦,信念彌堅。

    一九四八年,袁老高中畢業,報考當時重慶相輝家學院,主修遺傳育種學。一九五三年畢業時,分配在沅水旁邊的安江農校,這裡屬湖南黔陽,山水秀麗,但偏僻落後,古為夜郎國轄地。唐代王昌齡就曾流放於此,李白寫詩相贈曰: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如果嚮往大城市熱鬧之人,一定耐不住此地的寂寞,但袁隆平醉心他的教學和科研。就如他後來自嘲:平生清苦何所有,水稻為伴書作友。在帶學生到農村支援時,看到農民辛勞之後,卻難以填飽肚子,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餓殍千里,更重新認識民以食為天的涵義。袁隆平課餘自己設計科研課題,把月光花嫁接到紅薯上,失敗後懷疑蘇聯李森科“無性雜交”的正確性,還冒風險接受歐美基因遺傳學。他決心從水稻育種方面尋找突破口。一九六二年暑假,袁隆平自費進京,搜集資料,萌生觸碰遺傳學經典理論的禁區,推論出經過多代自交提純的自交水稻品種,應該可以產生雜種優勢。由此在理論上為自己研究雜交水稻找到依據。

    一九六四年初夏,水稻抽穗揚花,袁隆平參照其他作物雄性不孕性特徵,手持放大鏡,頭頂烈日,腳踏泥水,按圖索驥,在茫茫稻田挨個檢查稻穗。當勘察到六千四百株時,終於發現第一株天然不育株。一九六六年二月,發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一文,首開內地雜交水稻研究先河。接着又發現六株雄性不育株,並鑒定出三種雄性不育類型的不育特性和不育程度。開始衝刺三系雜交水稻,選種培育。五月,因不太關心政治,差點被關進牛棚。

    一九六七年早春,袁隆平和兩個助手,把種子纏在自己腰上,用體溫育秧。翌年五月,試驗田裡的秧苗被人連根拔起,袁隆平痛不欲生。這年冬季,袁隆平開始在海南崖縣進行不育系的培育。之後,又轉雲南繁殖,在三亞江南農場發現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卻不是遇地震,就是遭颱風吹襲。經歷一次次失敗,吃盡苦頭,承受冷嘲熱諷,但始終不改初衷。一九七三年十月,袁隆平在蘇州科研會上宣佈,燦型雜交水稻的三系已基本成功配套。這年,試驗田畝產高達五百〇五公斤,比常規品種平均增產百分之二十至五十。

    從發現第一株不育株到三系配套成功,整整十年。他們轉戰湘滇,奔走瓊桂。袁隆平有七個春節在海南島度過,數次過家門而不入。他們往茅屋,睡在用竹竿、稻草、椰子葉搭成的地鋪上。相信後邊的很多數據無需贅述了,到二〇一四年,雜交水稻畝產突破一千公斤。我國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七千多萬人口。

    《圓夢大地》既是袁老的傳記作品,同時也是有關雜交水稻的科普著作,詳細敘述了袁老培育雜交水稻的整個過程。圖文並茂,數據翔實,很適合青少年閱讀。

    輥    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