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參賽者代表發言
海峽青年論壇研疫下機遇
【本報駐北京記者王維十九日電】由北京大學澳門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指導、澳門中聯辦北京聯絡部及澳門特區駐北京辦事處支持,以及聯同十三個北京市青年及高校港澳台社團協辦的“二○二二年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青年論壇”於本月十四及十五日在線上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以“後疫情紀元,區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為題,分為社會、經濟、文化三個分論壇討論。雖然受疫情影響,此次論壇改為線上舉行,但報名參賽的學生人數皆超過以往,最終有廿一位參賽者脫穎而出,入選為學生代表。
論壇共分為開幕式、分論壇討論、圓桌會議及閉幕式四個環節。主辦方邀請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鎖凌燕、歷史學系教授郭衛東、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雷少華點評參賽者所提交的論文。
在線上開幕式上,澳門特區駐京辦事處主任梁潔芝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園區的建設方案》正式落實,澳門將更加融入大灣區的整體合作之中,探討後疫情紀元區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大灣區的發展,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並呼籲青年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成為一支助力大灣區發展的新生軍。
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谷雪表示,新冠疫情肆虐下,來自兩岸四地的優秀青年能通過線上形式就多個維度、自由開放地互動與交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希望本次論壇建構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並祝願所有青年承擔起時代責任,共同創造美好的社會。
四領域論人才流通
作為主辦方代表,北京大學澳門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何文楷表示,目前青年人所缺乏的並非是想法和能力,而是平台。希望本次論壇讓各位青年學子都能直抒己見,把青年人的聲音傳遞予社會大眾。
論壇的評審之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雷少華在開幕式上作題為《中美競爭下的中國產業發展與區域合作》演講。在分論壇討論中,每位參賽者都從不同角度出發,探究區域合作的不同模式,包括中華文化、傳媒產業、就業政策、娛樂文化、經貿往來和特色金融等議題;在圓桌會議上,為了增加青年間的交流與互動,將參加者分成四小組,要求分別從社會、經濟、文化和學術四領域,深入討論“在如今兩岸四地互流互通背景下的人才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