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魔都上海
(西窗小語)以色列與俄羅斯有特殊關係
(句句是甘)生活有用者不過二三
(斷章寫義)工作新想像
(聲色點擊)禮崩樂壞
(菁菁樂道)世上已無“費厄潑賴”
(榕樹頭)好的文章
(夢裡聽風)幾處風景幾句詩
(筆雯集)有鵬自遠方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5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雜談)魔都上海

亦 聞

魔都上海

    前不久,一個畫面引發人們的關注,畫面中上海人排隊檢測核酸,他們着裝正統、端莊,這是上海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上海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說它特殊,是這個城市的特殊,一八四○年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三年後,晚清政府被迫開放上海,後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都匯集於上海。

    眾所周知,上海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遠東第一大城市,用了一百年時間。上海開埠後,世界各地的商品在這裡集散,帶動了航運業的發展,而商品的交換需要錢,於是英國人就在外灘蓋起了銀行,使上海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也形成了今天外灘“萬國建築群”。

    提起洋氣,首先想到的是上海女人的着裝,電影《花樣年華》張曼玉飾演的張麗珍,雖說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然而她一襲華麗的旗袍,加之苗條的身段、修長的體態,走在狹窄的小巷內顯得亭亭玉立,花枝招展,宛如一大家閨秀。徜徉在上海,在大街小巷、在職場、在通勤的地鐵上,你會發現上海女性愛時髦,懂打扮,同樣一襲旗袍抑或一款便裝,穿着在她們身上就成為滬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再提洋氣,不得不說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個“洋玩意兒”,包括電話、電燈、煤氣、報紙、廣告、電影、藝術、音樂等,它們多為從上海推廣至全國各地的。

    地處上海黃浦路的禮查飯店為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築,一八八二年,中國首部電話在這裡交換,同年首個電燈在此點燃,一八八三年第一個自來水在這裡安裝,一八八九年首部電影在禮查飯店禮堂放映。一九九○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也是在這裡開鑼的,令上海的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

    上海無論是着裝還是飲食,無論是建築還是文化,一百多年來,一直引導潮流,一直與國際接軌。就飲食而言,你在上海可以盡享全國八大菜系,也可以品嘗到各國西餐,尤其是上海的早點,可謂品種繁多,應有盡有,生煎饅頭、小籠包、粢飯、油條、豆漿、蔥油餅等,準你大飽口福。

    再以建築來說,上海不僅外灘、陸家嘴值得打卡,而且眾多的花園別墅也值得拍攝留念。我特別喜歡去丁香花園打卡,丁香花園為晚清重臣李鴻章的私宅,園內共有三座獨立的別墅,傳說因李鴻章的夫人叫丁香而得名。解放後,這裡曾經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招待所,上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主席曾下榻此處,也為丁香花園蒙上一段神秘的色彩。

    總之,人們提起上海總要與“洋氣”掛起鈎來,這既有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背景,也與上海人這一特殊群體有關聯。從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的這一百來年看,中西文化一直在上海交匯、發展,形成了上海特徵的海派文化、小資情調及生活方式。在我看來,上海人精緻、細膩、懂格調、愛生活、講規矩的處事風格,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洋氣”。

    亦    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