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翰逸神飛”書法四人展序言
讀清人書法絕句
竹林可撥阮
山居秋色
成長的關鍵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5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竹林可撥阮

馮 娜


竹林撥阮圖(南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佚 名

    竹林可撥阮

    中秋前夕聽音樂會,問朋友,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樂器是甚麼嗎?朋友想了一想:貝西斯坦?——這備受鋼琴大師李斯特推崇的鋼琴品牌確實象徵着西洋樂器中的“貴族”,據說失傳於世的貝西斯坦“路易十五”,單是後來仿製它的鋼琴金箔加身,價值就高達二千萬元。不過,它並不是世界上最貴的樂器,比起二○一○年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一億三千六百六十四萬元成交的“松石間意”琴來說,貝西斯坦鋼琴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北宋宣和二年(一一二○年)東京(今開封)“官琴局”御製了一具上板梧桐、下板梓木的古琴,它就是如今世界樂器拍賣紀錄中最昂貴的樂器。宋徽宗御製、乾隆御銘的加持,識琴者的流傳有序,讓“松石間意”琴成為了現今世上最為珍稀的收藏之一。古琴在宋時已是十分普及的樂器。這是一個世俗生活熱氣喧騰的時代,怎麼會沒有音樂呢?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這樣的記述:“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詞,專沿街趕趁……或於酒樓,或花街柳巷妓館家袛應,但犒錢不多,謂之‘荒鼓板’ 。”這是記載藝人在酒樓賣藝唱曲的情景,當時多用鼓、拍板等樂器伴奏。那時的市井中也有了專門的表演場所——“看棚”。演藝者在看棚裏表演,邀請人觀看,謂之“邀棚”。雜技、說唱、樂舞等節目中途停頓處,會向觀衆收費,再繼續表演。單是有關音樂的表演在宋時已經很豐富,有嘌唱、唱賺、鼓子詞、諸宮調、雜劇等多種。隨之而來的樂器也是紛繁多樣,《宋書 · 樂志》和《宋史》中可以考證的宮廷樂器就有簫、笛、琴、瑟、鐘、磐、塤等。而嗩呐、小鼓、十般舞等等這些聲音尖銳的樂器,在當時被認為是“淫哇之聲”,被明令禁止演奏,但在民間是否偷偷流傳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同一時期,還有一種樂器十分流行,就是阮;也就是在宋代,“阮咸”,被簡稱為“阮”。這四弦十二柱的長頸琵琶,形似今天的月琴,相傳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善彈此樂器,因此而得名。也許是回想或嚮往“竹林七賢”的風流氣度,南宋時的畫師創作了一幅《竹林撥阮圖》。畫面上三位寬袍大袖的文士在溪邊的竹林中閒坐,他們正靜坐斟酒、持阮、凝聽;另有兩位童子,一人旁侍一人汲水。松柏、竹林、溪流、岩石錯落環抱,想必他們常常在此閒遊,阮聲清幽,穿林葉而去,別有一番高古自適。樂器阮在竹林中出現,就好像宋徽宗《聽琴圖》中的古琴一樣,它既是幽雅自得的雅正之聲,也是文人君子的身份象徵。

    《竹林撥阮圖》中人物的衣袍、他們坐臥的獸皮紋路細膩流暢,竹林松木則蒼勁有力,圖上的簽題為李唐所作,有人便認為這是畫家李唐的作品,特別是將其中人物與李唐的《采薇圖》作為比對。然而,此圖的畫風相較於《采薇圖》中伯夷、叔齊的形象,顯得氣息纖弱散淡,也許是因為主題的因素,也應該是筆力迥異,我更傾向於認為它出自南宋時期另一位不可考的畫師之手。這竹林中撥阮為樂的雅士們亦不若魏晉風流,靜定有餘而慷慨不足——不知他們撥出的阮音和阮咸的歌吟會有甚麼不同呢?宋太宗趙光義則將阮咸的四弦增至五弦了,竹林溪水如昨,五弦的阮音是否更加細密、沉着呢?一個朝代的樂音也是一個朝代的心聲,宋時的阮自然也和魏晉時候不同了。

    多年前,我在新疆龜茲古國遺迹克孜爾千佛洞中被那些手持樂器的飛天壁畫深深打動。在上百個繪滿神像、飛天和各式各樣人物場景的洞窟中,有一個被稱為“音樂窟”的第三十八號石窟。石壁上數十位樂師演奏着不同的樂器,舞者簇擁,彷彿參觀者的光束所到之處那些人物就會“咿咿呀呀”動起來、舞起來,那是多麼盛大的景象,可見當時絲綢之路上龜茲古國的繁華開放和富庶。就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樂器裏我看見了阮咸,它出現在一個酷似波斯人的飛天手中,看起來像小型的烏得琴(波斯王朝樂器,形狀如洋梨被竪切成半)。又或許,它不是阮,它可以是像阮一樣,出現在人們恬然欣悅之時的任何樂器。

    樂器的雅俗分野,也是人心中聲音的分別之心。宋代的阮聲比起西晉的阮咸之音更體己也更纖弱;今天的阮,已像舊時遺物,已經不再流行。瞧,孩子們會對鋼琴名品如數家珍,卻早已不知

    “松石間意”為何物。

    馮    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