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頭 相信你會喜歡
在一次自助餐中,捧了食物到座位,卻忘記取餐具,本來座上是有刀叉的,不知怎的又被別桌的來客順手牽羊取用。朋友笑我“冇叉用”。表面看來“冇叉用”是實情,不過更有暗喻才是其真正語意。是甚麼意思?粵語區域的人自然明白,它的竅妙在於一個“叉”字。於此,“叉”不作名詞而成為助語詞,是一句洋化的“廣東三字經”。說它“洋化”,是因為以“XYZ”三個字母取代粵語某些詞句,使這句話提升為“雅語”,又因為“X”這字母,狀似交叉,謔而成趣,言而不淫,既是陽春白雪,亦是下里巴人,語集中西,義具正邪,誠創世之發明。
從那個“叉”字,想到“叉頭”一詞。“叉頭”是甚麼?估計這東西你是喜愛的,但切勿打壞主意去想,這“叉頭”就是叉頭,並不作“XYZ”的“X”。宋代大文豪、詩人蘇軾《答秦太虛書》就有“叉頭”兩字。事緣蘇軾被貶官到黃州後,經濟拮据,為了量入為出,他自訂規章,每天限用一百五十錢。每月初一日,他把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串,懸於高梁之上,每天晨起,又用叉挑取一串錢,作為該日的生活費,之後就把那叉藏起來,當天無論如何都不再取錢,因此“叉頭”一詞便成為錢的代稱。清 · 鄧廷楨《邁陂塘 · 贖裘》詞:“寒且住,待積取叉頭,還爾綈袍故。”
萬事以財為膽,營營役役,無非為了“叉頭”,跪地餵豬乸,同樣是為了“叉頭”。錢,除了稱“叉頭”之外,別稱亦多。《國語 · 周語下》:“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韋昭注曰:“錢者,金幣之名,所以貿易買物,通財用者也。古曰泉,後轉曰錢。”直至現在人們仍把“錢”作“水”,這“水”從“泉”而來。打斧頭曰濕水,船頭尺曰度水,茅根竹曰借水,嚢空如洗曰乾水。錢又稱緡,緡本義為絲,以絲貫錢,乃有“緡”之稱。緡、蚊音近,粵人直呼為“蚊”,亦切合英語的“蚊利”,由於“蚊利”(Money)的字頭為M,把錢稱作“維他命M”,饒有意思。《世說新語 · 規箴》:“王夷甫雅尙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謂婢曰:‘舉卻阿堵物!’”所以世稱錢為“阿堵物”。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