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設施
交通設施目的是在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下令行車暢順,如何達到這個效果,需要道路規劃者細心研究。尤其要到現場實地考察,了解問題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效果難彰。
以漁翁街為例,目前有兩條天橋供行人過馬路。相對來說,靠近水塘公園入口的天橋使用率較高。遺憾的是,這條行人天橋因欠缺無障礙設施,不少途人捨棄使用,直接在路面橫過馬路,險象環生。經傳媒多次反映,當局終在馬路中央增設水馬分隔。初時分隔的水馬不長,以至途人,尤其是為趕搭巴士者仍然在路面橫過馬路。到後來當局延長了水馬分隔帶,情況始有所改善。雖然基本解決途人亂過馬路,但由於水馬收窄了路面,每當有巴士靠站,尤其是超過一輛巴士同時到站,交通即受阻。在傍晚車流高峰,隨時影響友誼馬路的來車。
另外,早前曾在短短的一分鐘內,接連看到兩輛私家車在漁翁街調頭。雖然漁翁街的中間劃上虛線,車輛窄路調頭並無違反交通規則,但這裡的車速不慢,倘有駕駛者疏忽或反應慢,隨時發生意外。又若調頭車的駕駛者技術欠佳,亦會影響往來交通。
要改善上述問題,應考慮增加行人天橋的無障礙設施或擴闊路面。
秦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