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澳門古今身邊人身邊事
上星期日去看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的《同船一心》,這一年一度在藝術節中的演出,看的不單止是作品,更是現場濃厚的氣氛。這種氣氛,很難說得清是甚麼,既遙遠又親近,是本土又像是國外,親朋戚友共聚,“家”的感覺強烈,在中國南方這個小島中,發散着奇異的溫暖感。我和劇場朋友聊天,很多人都說沒有看過,怕看不明白又怕只是純粹搞笑的演出,事實上土生土語話劇團,可能是澳門在創作上最貼近社會話題的劇團,時事、人文、方言共冶一爐,以幽默評盡小城大事。近年加入了不少本土的華人演員,夾雜廣東話演出,也令戲在文化上有更多的火花。《同船一心》講有艘從澳門開往海南的豪華客輪,在疫情後首航,單是這個設定,已可想像能有多少的話題。形形色色的人齊聚客輪上,當中有些角色暗喻某些話題人物,令人捧腹。土生土語話劇在回歸前成團,今年已經踏入三十周年了,看着台上五十多個演員加上後台人員,人數過百,這個“家”不單止是在澳門,也是在舞台上!
今個星期藝術節繼續進行的演出,實驗性較強。足跡《嘉路士一世》是個沒有演員的劇場演出。足跡以舊日的嘉路士一世船塢為創作起點,發展出一套澳門罕見的技術劇場創作——在這場演出中,沒有演員,只有燈光、聲響和空間裝置等引領觀眾展開想像。
對比《嘉路士一世》的抽象,石頭公社的《消失的身影》成為一個對照,帶着紀錄劇場的味道,譜出一首女性的勞動遷移之歌。繼“遷移三部曲”後,導演莫倩婷親自投身建造業,深入地盤體驗本澳建造業的工作。本劇從新移民地盤女工的訪談記錄及導演作為建築工人的所見所聞出發,進一步探討現今社會如何看待女性勞動力。在性別傾斜的建造業,女工付出極大的勞動力卻沒有升做師傅的機會,但她們還是毫無怨言地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推動笨重而巨大的垃圾桶。日復一日,沒有被看見的身影如同希臘神話中被懲罰的薛西弗斯一般,永無止境地重複勞動。
文:晴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