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4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應延盡延應貸則貸為企減負
協會倡證券發行轉授金管局審批
青企協倡推進橫琴保稅倉建設
中醫藥學會冀設臨床基地育才
地總倡寬首置樓按上限至千五萬
都更法案宜思考片區發展效益
(一家之言)政策傾斜引導多元轉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家之言)政策傾斜引導多元轉型

春 耕

    政策傾斜引導多元轉型

    因疫情而停辦兩年的“澳門工商業座談會”實體活動昨復辦,各業關注焦點由疫前的放寬外僱輸入、本地勞動力不足、薪酬成本高等問題,變為營商環境惡化、中小企水深火熱、疫後加快復甦等一系列議題。一場疫戰,不僅改寫全球政經格局,更扭轉澳門回歸以來的經濟氣候。

    疫前,澳門受惠港珠澳大橋通車,旅客逼近四千萬人次大關。旅客逼爆小城,居民怨聲載道。為減少旅客,上屆政府曾研究推出旅客稅,試圖探討徵稅為外需降溫。當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出入境管制及隔離措施出台,訪澳旅客最多曾暴跌九成九,全年客量瞬間倒退至回歸前後水平,行業翻天覆地,至今旅客量低位徘徊,反映疫情的不可抗力,持續推廣安全宜遊形象亦隨時因疫情反撲而落空。

    疫情把本澳經濟由高峰拉向谷底,反彈乏力,緩慢復甦。樂觀看,長遠有助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經濟抗逆力,但短期面臨不少困難。如各界憧憬的“五·一”假期,因內地疫情反覆,各地推出措施希望居民不出市、不出省,如深圳推五億元消費券,鼓勵留在當地過節,打擊境內遊意慾,屬境外遊的澳門也不宜過於期待。

    雖然疫情兩年扭轉本澳經濟發展預期,令企業陷入回歸以來的生存危機,同時扭轉各界對旅客只升不跌的預期,更着重如何發掘城市內涵以滿足旅遊需求漸趨多元的旅客;並打破樓價只有升市的印象,提醒入市要量力而為,做好風險管理,應對隨時可能殺到的各種潛在危機;更扭轉年輕人畢業即投身博彩業的慣性動作,發掘其他就業空間的可能性。

    疫情為澳門帶來巨大衝擊,物極必反,讓各界更重視風險管理、不盲目樂觀,人資重新洗牌、重視技能培訓,注重科技投入及線上金融服務等,均為下一輪經濟增長凝聚內在動能。

    特區政府宜給予更多政策傾斜或引導,協助企業、人資加快轉型多元發展,穩住信心、穩住預期,共同戰勝疫情,走出經濟困局。

    春  耕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