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發展應否限齡
內地限制與監管未成年人進行網絡遊戲的時間,從二〇一九年起進一步收緊,規定了兒童和青少年於非假期間不能打網絡遊戲,假日(包含周六日及法定假期)網上限玩一小時,旨在改善青少年日益嚴重沉迷網遊的社會問題。各遊戲公司率先領頭支持,透過實名制對帳號進行措施,並提供讓家長監測孩童打網遊時長的小程序平台。內地大量與電競相關企業受影響而導致結業,騰訊股價隨之下跌,亦反映出市場對電競行業的動搖。
然而限制規條只按年齡,並沒有按職業進行細分,這意味着將延後欲投身電競青年的年齡。因為按法規之定義,未滿十八周歲的青年即使是進行職業培訓,也無法於日常時間使用網遊。正當業界苦思如何打開困局,有人提出了屬於整個行業整頓之措拖,將公平地對待所有職業聯賽俱樂部招募的界限。話音剛落,EDG於去年奪得《英雄聯盟》世界賽總冠軍引起全國巨大的回響,電競議題再登首位,除了關於職涯及前景的熱話外,還包括限齡會否影響內地電競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之競技實力。
每個項目的參與者都有黃金周期年齡,電競亦不能避免。現實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職業電競選手黃金期都處於十六至二十歲的區間,當然亦有低概率出現達三十歲的案例,但少數的屬個別情況,可以忽略。雖說選手的選拔都是挖掘而非培養,但缺乏專業的訓練養成的習慣性反射,無疑是競技的劣勢源頭,因為職業選手大都從十四五歲開始接受訓練,至十六七歲左右嶄露頭角。但事實要成為頂尖的選手,遠不止三四年的時間。
收緊規條後,導致成長道路變得更崎嶇。去年美國有電競職業俱樂簽下年僅八歲的男童迪恩成為合約選手,差點打破了二〇〇五年七歲男童成為電競選手的世界紀錄,而這位八歲的“選手”當然也僅處於受訓階段,因為必須滿十三歲才擁有參賽資格,其母親對孩子成為電競選手亦表示相當支持,更直言孩子因從小練鋼琴,所以其靈活的手指反應可於電競上獲得優勢。
讓僅八歲的孩子毅然放棄鋼琴轉投電競當然也屬少數案例,但值得參考的是,其母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對成長的重視,無論鋼琴還是電玩,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項興趣而非沉迷的媒介。內地對網遊限玩的呼聲不一,更有些家長希望連短視頻也納入受管制範圍,因為他們發現即使沒有手遊,孩童仍然對智能手機樂此不疲。具成癮性的內容確實不單止是遊戲,政府也可採取更多更廣的收緊措施,但正確地使用商品,適度地陪伴與教育,與孩童進行良性互動,才是培養下一代最好的方法。
文:卓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