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燕再促氹古樹不遷不斬
【本報消息】議員羅彩燕表示,近年在市政署大力推動下,創立《澳門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對澳門古樹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取得極大的成果,以及與民間的合力推動下,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而近日坊間對於氹仔菜園路古樹的保護聲音此起彼伏,紛紛以不同方式向政府及有關當局表達對保護古樹不遷不斬的意願,故有關當局有必要重視社會各界保育意見,尤其在有法可依的清晰指引下,當局有必要重新審視其規劃,她再度促請政府不遷不斬古樹。
打造旅遊生態圈
羅彩燕指出,“古樹名木保護”非澳門獨有,鄰近如香港也有《古樹名木冊》,但其數量卻比澳門更少,足以印證澳門古樹生態具有豐富的資源和條件。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以古樹生態打造成旅遊景點,有意見亦認為,政府可結合古樹圈附近百年歷史的寺廟,形成新的旅遊景點生態圈,結合賭場以及舊城區之間的步行系統,足以打造成新的古樹生態及文化古蹟走廊。
羅彩燕稱,以古樹來創造旅遊經濟價值,不僅值得澳門借鑒學習,而古樹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她引述例如早幾年前有香港的高等教育院校對澳門數以百棵古樹的經濟效益作研究。專家研究結果發現澳門的數百棵古樹,每年可清除多達八百公斤空氣污染物、能吸收約三千噸二氧化碳,若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估計每月高達二十萬元以上。專家團隊一致確認古樹保育可為社會帶來文化、生態及經濟價值。
保育經濟取平衡
官員對於“保育留樹”還是“斬樹發展”之間舉棋不定,但其實在保育與發展之間是可以取得平衡,也絕非小城獨有的社會議題。羅彩燕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她稱,特區政府以及有關官員應該緊隨國家步伐,響應世界潮流。她促請當局不單要肩負起保育古樹的責任,更加要研究及思考如何以保護澳門古樹生態為前提,更好地發展可持續的多元旅遊產業,以及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古樹保育的公民教育,將珍貴資源留給澳門未來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