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回收返回艙三大新變化
海外專家媒體熱議神舟十三
航天員回家平穩落地
航天員“護航椅”中山造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航天員“護航椅”中山造

    航天員“護航椅”中山造

    【本報訊】據《中山日報》十六日消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十六日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並“躺坐”在椅子上接受祝福與採訪。據悉,這張特別的“護航椅”,是由中山市南頭鎮的坐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它將在航天員休憩、移動、交流等各種狀態下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幫助他們重新適應重力。

    協助重新適應重力

    在神舟十三號返回直播畫面中,航天員坐在椅子上被工作人員抬着走。據專業人士介紹,這是由於航天員長時間處在太空中的失重環境裡,會導致肌肉因為沒有發力的狀態而出現肌肉萎縮等嚴重問題。

    為了緩解此類情況,在空間站中,航天員會進行大量的鍛煉,甚至還有專業的運動團隊保護專家為他們制定專業的訓練任務。但在降落地面時,航天員的肌肉依舊沒法適應發力的狀況,所以根本沒辦法站起來走路。

    作為我國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一批航天員,神舟十三號飛船上的三名航天員也是我國受太空無重力環境影響最大的。在他們着陸後,救援人員以及飛行外科醫生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重新適應重力,“護航椅”也是着陸救援中的一部分,在航天員休憩、移動、交流等各種狀態下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

    “有效的低重力全身承托,協助航天員重力再適應,是我們研發的第一重點。”據坐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陳敏介紹,在研發過程中,公司從航天員的細節感受和安全保障着手,從移動式的安全綁護,到航天員穿着不同航天服時的頭部支撐狀態,以及坐躺臥時從頭到腳的各種有效支撐方式,都要一一設計驗證。

    雖然坐感科技有限公司的零重力辦公椅的設計理念(提供全身有效支撐,以達到減少重力影響的人體靜態支撐模式)恰好與航天員返航後所需要的低重力模式相符,但在重新設計專供神舟十三號飛船航天員坐的“護航椅”,他們也用了近半年的時間。

    “航天員着陸到回到基地,過程中要輾轉多地和應用多種交通情況,所以我們在設計之餘,還要考慮輕便可背負,以及方便、適應航天員的各種狀態改變,並保證能整體進入安放和移動。”陳敏介紹,着陸環境為荒原和戈壁,這次使用“零重力”、“護航椅”,要對以往只在室內使用的椅子進行極端環境下的改造,例如使用適合極低溫的材料,保障在大風沙、沙塵天氣狀況下的運作順暢等。

    最大特點安全舒適

    安全性、舒適性、適應性是中山製造的這款“護航椅”最大的特點。

    “護航椅”不僅以人體力學為基礎的結構設計,狀態設定及切換過程取得了醫護團隊對此產品在安全性及舒適性方面的認可;在樣品試用的過程中,舒適度也得到了產品驗收團隊體驗者的肯定。此外,產品的適應性範圍更加廣泛,不僅適應使用者正坐、傾仰等狀態,也適應戶外風沙及寒冷天氣,在崎嶇路面抬送、停放等情況也能適應。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