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外寄柬)倫敦大火紀念碑
完成第三針
先天不足
(荆棘與綺夢)時代與青春
(二弦)盆栽市場
(四方聽音)高山桑田
(聲色點擊)蜜蜂離奇消失的背後
(板樟堂忘情書)當評審的感受
(賭場內外)分析到位
(此情可待)那夜 我對着玉米餅許願
(筆雯集)惟願世人愚且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筆雯集)惟願世人愚且魯

冬春軒

惟願世人愚且魯

    《老子》十九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二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所謂“聖”,在《老子》這一篇中並不表示聖哲,而是指聰明智巧,或自作聰明。這篇章說: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和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就自然會消失。我聽來覺得似是而非。但老子畢竟是聖哲,當然有他的道理。蘇軾就同老子一樣見識,他在《洗兒戲作》中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有了蘇軾的現身說法,這就不只似是,而是實在如是。又假如孩兒大了不做官,“不到公卿”,那麼聖智又有何不可?這種假設,“絕聖棄智”,可謂“而非”矣。不過“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則確是事實。盜賊求的不外是財貨,有謂“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絕巧棄利,財色俱無,又豈有盜賊?《莊子 · 山木》謂豐狐文豹,其皮為之災也。說的是豐美的狐豹之皮,令牠喪失生命,確是千真萬確的“是”。

    老子其實並不反對仁義道德,他之所以說“絕仁棄義”、“絕聖棄智”,大概是憂深過憤之言。他指出一些人以“聖智、仁義、巧利”三種手段治理國家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要使人民有所歸屬,必須保持樸質,減少私慾,拋棄聖智禮法等所謂“學問”,世間自然沒有憂慮。

    今日世界人類的“聖智”度可以說近於飽和,而物極必反,“聖智”將這世界毀滅、退化到原始社會,果真如老子所料:“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然而這光景不但老子見不到,所有今天在世的人們都“冇眼睇”了。

    人為萬物之靈。靈,就是蘇軾說的“聰明”,聰明的人竟自掘墳墓。應該說:“惟願世人愚且魯,無憂無慮廝殺永不停。”

    冬春軒

3上一篇